人才培养

通知公告 更多…
应用心理年度报告

2022-05-13

一、学位授权点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隶属于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心理学系,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对心理学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良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具有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专门人才。项目同时招收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学生。

非全日制项目招收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各行业从业人员,培养包括积极心理学、咨询与健康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三个方向,于2015获批,2015年开始招生,每年招生规模20人。

全日制为我国首个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欧美发达国家的应用心理国际项目,致力于培养以工程心理学为主体,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新兴国际化心理学人才。该项目于2019年获批,2020年首次招生,每年招生规模10-20人。

(二)培养特色

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注重人才培养,在选拔过程中注重考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的考查,培养过程中会把高水平研究工作转化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源能力,同时也有校外资源参与办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积极心理”理念贯穿培养全程。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心理学科在积极心理学方向的特色优势,依托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分委会等组织机构,与国家发改委、中石油等政府机构与知名企业密切合作,在积极教育、积极组织、积极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应用工作,形成积极心理学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

2.“文理交融”的交叉学科培养体系。跨学科整合清华大学在管理学、社会学、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生物医学等学科的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资源,深度参与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未来实验室、计算与实验社会科学平台等交叉学科平台,形成突出强调前沿科技理念的应用心理培养方案。

3.“中西合璧”的国际化应用心理培养模式。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应用心理学科高水平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教学资源,形成了国际化教育力量。此外,清华大学率先招收国际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项目,构建国际化师生氛围,国际化程度高。

本专业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学生来自政府、教育、能源、金融等应用心理需求突出的重点领域与行业。

(三)学生基本情况

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在2015-2021年间共招生188人,目前在读学生124。目前毕业生均为非全日制学生,完成培养后回原单位工作。

(四)研究生导师队伍情况

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坚持导师组制度,校内外导师共同进行学生全过程指导。

校内专职导师1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人。其中35岁及以下4人,35-45岁6人,46-60岁6人,60岁以上1人,所有教师均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同时也聘请计算机系、工业工程系、教育研究院等院系教师作为学生论文的导师组成员,深度参与学生指导工作。

校外行业导师1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4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其他2人。其中35-45岁6人,46-60岁9人,60岁以上2人。行业导师重点来自以下三个方向:(1)积极心理学方向面向积极组织、社会治理等领域;(2)咨询与健康心理学方向面向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领域;(3)工程心理学方向面向航天、驾驶、用户体验等领域。

(五)学科建设情况

智能的本质是人类向外科学探索的最后疆域,幸福感是人类向内精神追寻的终极目标。清华心理传承始建于1926年心理学系的厚重积淀,融会现代的脑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聚焦“认知与智能”和“社会与健康”,从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人才和致力提升国人幸福感的实践人才。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通过实践服务促家国情怀,积极开展危机干预、心理扶贫、积极教育、积极企业等多方向应用实践。在新冠疫情期间,率先抗疫心理援助工作,产生积极和重要的社会影响力,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并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彭凯平、樊富珉被评为清华大学抗击疫情先进个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注重思政教育,本学位点立足清华思政工作传统,发挥心理学优势,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三全育人”。

(1)师生共同双肩挑的思政队伍

学工双肩挑:由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党委书记、学院研究生组组长、专业硕士班主任等一线教师,以及经专业培训的朋辈研究生德育助理,组成双肩挑学工队伍,对学生全方位思政教育。专业硕士每级(20人)配备1名班主任、1名带班研究生德育助理。

专兼双导师:本专业教师全员投入,教研全过程融入思政元素,思政工作纳入绩效评价;聘请企事业、部队等应用心理相关行业的资深专家为行业导师,形成校内外育人合力。

(2)同辈思政与特色党建

针对应用心理非全日制班级同学特点,应用心理非全日制班自2019年起建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通过组织生活和其他各类党团班活动等带动班集体思政工作。2021年度持续推动相关工作。特别的,应用心理同学与心理学系教师党支部联合,承担积极心理党建、共同富裕等特色课题,与朔黄铁路等公司、校内外跨学科党支部开展联合活动,探索党建与科研实践新融合。

在党团班协同工作方面,2021年度持续开展清心学术讲座、学术年会、“一二·九”合唱、马约翰杯运动会等集体活动,运用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等方法提升组织凝聚力,促进党群关系和谐。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突出心理特色,打造心理思政深融合的特色育人,落实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课程明德启智:在传授心理学知识与科学思维方法训练中,塑造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重大需求为人生目标的价值观,着重培养能适应各相关职业领域需要的心理学技能,实践“三位一体”育人理念。

导学潜移默化:明确导师为第一责任人;导师不仅传播学术科研等显性知识,更通过体育运动、联欢、学术沙龙等多元互动场景,在科研攻关、情感交流与人文关怀中,传递人生态度、事业选择、价值引领等隐性知识。

创新创业训练:继续依托清华心理学科特色的积极心理学成果转化平台——幸福科技实验室,建设计算与实验社会科学等新型研究平台,共建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等交叉学科前沿阵地,依托国家发改委、中石油、华为、英特尔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机构组织,合作打造应用心理实践环节,实践产学研协同育人。

特色实践主题:2021年继续开展疫情心理援助工作,深入贫困地区、高科技企业等开展心理扶贫、积极心态建设等实践活动,通过导师全程跟踪、调研培训、实践分享、示范激励等举措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学风建设情况

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注重学风建设,有好的学风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具体做法包括:

1.每年秋季学期由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院长彭凯平教授为学生做学风建设主题报告。

2.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初学习学术道德规范,后完成《清华大学研究生遵守管理规定与学术规范承诺书》。

3.开设《科研规范》必修课程,授课教师以科学家共同体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在科学研究的项目设计、计划、申请、实施、报告结果和评价中有关收集数据资料、发表论文、同行评议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为讲授内容。

4.《心理学研究方法》、《高级心理统计》等多门专业课程包括专门的心理学研究伦理、心理学数据分析规范等环节进行学风教育。

专业硕士各班级学风良好,2021年度未发现不良学风事件。

(四)社会服务开展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本专业学位紧密围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社会各职业领域心理工作需要”两项使命任务,发挥积极心理学、咨询与健康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的三个方向优势,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突出服务社会各行业的高水平应用人才,强调在疫情等国家需要之时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切实满足国家通过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心态培育的战略需求。

1.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本专业点2021年度继续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疫情特殊时期,实践在全国多省市贫困地区,更通过科技让全社会受益于积极心理学。

(1)在新冠疫情后时代,本专业师生持续积极参与到“抗击疫情 心理援助”公益热线工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对目标人群直接加以扶贫干预的动态调整,本专业研究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科研攻关,构建预警、测评及干预系统,决胜脱贫攻坚。2021年,相关成果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支持下,以《内生动力激发对脱贫成效巩固的案例研究》为题整理形成应用心理特色教学案例。

(3)应用心理专业师生持续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将研究成果进行科技转化,用大数据等创新实践手段精准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感,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各行业的科研实践活动。

2.在服务社会各职业领域心理工作需要方面,本专业点与部队、企业、学校、医院、心理咨询机构等合作建立了一批实践基地,2021年度继续为各行业提供心理保障体系。

(1)服务教育群体,高度关注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积极教育的系列培训,在普通中小学和特殊教育机构推进积极心理学的 “关注积极面,培养积极品质” 的育人思想,营造了全社会积极正面的教育教学氛围。

(2)服务社会更广泛人群,开展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群体的积极教育系统性的普及积极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使积极心理学成为服务于全民实现积极心理建设的重要策略。

(五)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设置主管领导1人,教学主管1人,兼职班主任2人,国际学生项目另有行政主管1人、学生事务主管1人。专业管理团队坚持导师组制度,校内外导师共同进行学生全过程指导。每学期至少开展班会一次,平时不定期与学生单独谈心交流。

在学生的培养方面严格要求,定期检查学生的培养方案完成情况,按照学校的规定,严格执行请假制度,严格把关各培养环节。

此外,学位点依托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研究生工作组,不定期开展春游、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学术沙龙等各类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集体感和凝聚力。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基础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环节和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五部分,专业学位课程总数45门,校外资源参与课程数量(比例)14(31.11%)。

培养方案充分反映“教指委-清华大学”二元多层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充分确保规范性。评估期间承担专业硕士智能心理测量实践基地建设、国际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等2项清华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

课程建设重视基础能力培养,紧贴心理学应用需求。通过必修统计与研究方法类课程,强调对学生定量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注重交叉学科技能培养,整合跨学科、校内外专家资源开设面向人机交互、用户体验、人工智能等方面课程与讲座;培养学生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开展积极教育、积极组织、积极社会治理等方面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的实践能力。

应用心理专业不断开拓进取,接轨国际化培养需求。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清华大学国际化办学趋势,项目建成完整的全英文课程体系,面向心理与科技结合的工程心理学方向建设了包括人机交互技术、机器学习、语言学等一系列特色交叉学科前沿课程。

(二)导师选拔培训

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的校内导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并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良好的师德师风。校外的指导老师70%具有正高级职称,在行业领域都有突出贡献。

(三)落实导师责权机制情况

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不仅在导师选拔上具有严格的标准,在落实导师责权机制方面也是高标准严要求。导师全部符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学位点要求导师能够因材施教,对学生既能严格要求,又能无私关爱。

(四)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学位按照《清华大学2021年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清委发〔2021〕25号)》坚持师德师风常态化,长效化建设机制,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完善导学互动机制

将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贯穿于应用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具有专业硕士导师资格的教师全员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同时聘请企事业、学校、部队、研究院所等相关行业的资深专家为行业导师,采用双导师制合力培养应用心理专业人才。

注重激励支持,设立专业硕士培养和教学管理办公室、专业学位教学研究。 为全体专业硕士开放系所有本科和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并共享实验室平台等高科技设备及社会实践基地。

2.健全考评监督机制

将师德和育人表现纳入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优奖励等评价体系,并实行师德师风表现“一票否决制”。设立举报调查的民主监督程序和防微杜渐的防控程序,以保障对有违师德师风言行的监管。结合反面典型教育,促进养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同时,践行“清华大学学风建设年”宗旨,为学生树立学风表率。

3.定制因材施教计划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培养针对专业硕士非全日制的特点,协调授课时间和交流讨论时间。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分年龄、专业背景,通过课程、实习、实验室组会、研讨会等形式进行全方位交流。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和兴趣,尊重其工作特性,通过校内外导师组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专业研究方向,激励其将所学心理专业知识运用到自身工作中,实现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和激励。

4.引导报效国家志向

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的育人过程中,强调培育社会使命感和家国情怀,号召同学服务社会、响应国家急需,投身扶贫攻坚、社会治理、特殊教育人才选拔等国家、社会、行业重点需求领域。

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建立了完善的班级组织机制,形成了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集体。在疫情来袭时,清华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同学迅速按班级进行组织,积极高效参与心理援助热线等工作,投身抗疫事业。

(五)学术训练情况

清华大学应用心理硕士重视学生的学术训练,要求学生每周参加组会,定期在组会中汇报自己的科研进展情况,导师会定期开展读文献活动,同时也开设了相关课程《心理学写作与演讲》、《科研规范》,还有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认知神经科学文献导读》。

(六)学术交流情况

学术交流也是本专业的非常重视的环节,采取不定期,不同方向,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动。

第5届中国国际心理心理学大会,5个工作坊、10个主论坛和分论坛,67位发言人,40余万人参加,专业硕士学生大部分参加;第二届清华大学智能心理测量学术论坛,12场心理测量应用专题讲座,15000余人线上参加,专业硕士学生全员参加;此外,学位点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讲授科研平台的使用、科研工作方法、专题学术内容等,2021年度总计10场。

(七)学术不端处理机制

本专业严格执行《清华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相关规定,如出现学术不端的情况,绝不姑息,严肃处理。

(八)研究生奖助情况

应用心理专业非全日制学生由其工作单位提供工资保障,无申请助学金情况。

部分应用心理全日制国际学生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管理办公室为学生申请提供必要的协助。

学位点依托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有完善的奖学金制度激励学业优秀学生。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应用心理专业学生学习状况良好,所有学生均按要求完成每学期的注册报道手续,并保质保量完成必修课。

2021年度,3名专业硕士学生分别获得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的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2021年度,7名专业硕士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其中张永发同学的论文《电子游戏中竞争性对心流体验的影响》获评2021年度清华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二)教师队伍建设

应用心理专业硕士项目持续推荐教师队伍建设。

学术导师方面,依托单位心理学系每学期举行教学工作研讨会,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学工作是重要议题。国际应用心理专业硕士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工业工程系、美术学院信息艺术系等院系达成学生联合培养意向,并正在积极推动交叉学科导师组的相关制度建设。心理学系张丹副教授、何吉波副教授正在承担专业硕士智能心理测量实践基地建设、国际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等2项清华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

行业导师方面,应用心理专业硕士2021年度新聘请顾朝曦、黄伟芬等19位老师加入行业导师队伍,新加入导师在航天心理学、心理测量等应用方向的专业硕士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科学研究

应用心理专业硕士项目依托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心理学系实验室、脑与智能实验室、计算社会科学平台、实验社会科学平台等科研平台,清华大学学生心理中心、安定医院、英特尔、朔黄铁路、清视野等行业单位,以及非全日制学生所在就职单位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资源。

2021年度共有23名学生完成每人不少于6周的专业实践,实践内容包括积极教育、幸福企业、消费心理学等特色工作,这些工作充分体现了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内容,在实战中锻炼学生的应用心理科研能力。

多名应用专业硕士同学作为科研骨干积极参与专任教师的应用科研项目,包括联合东方航空人因工程项目、儿童教育心理项目等。

(四)产学研合作情况

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继续依托清华科技园参与共建的幸福科技实验室为主体进行产学研合作,与清视野、想象科技、汇心联等多家新兴心理科技企业在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上进行深度合作,其中想象科技于2021年9月将其拥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语音情感系统捐赠给清华大学供应用心理专业同学使用,部分专业硕士同学深度参与到汇心联公司面向精神疾病智能诊断的穿戴式生理测量项目工作中。

(五)服务国家战略

本专业师生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疫情特殊时期,在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响应,积极参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与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抗击疫情 心理援助”公益热线。因为心理抗疫方面的工作,彭凯平、樊富珉等教师获“清华大学抗击疫情先进个人”称号,项目依托单位心理学系获“清华大学先进集体”称号。

面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彭凯平教授带领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等师生,与新华通讯社经济参考报社合作,在北京、广州、甘肃和江苏等地开展了为期两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并汇总分析了新华社各地记者对教育行政部门的采访结果并形成调查报告;周志丹等应用心理专业学生作为项目骨干承接国家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的心理疾病脑机接口测评工具相关课题,面向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需求提供技术支持。

面向国家扶贫攻坚战略,本专业研究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科研攻关,构建预警、测评及干预系统,决胜脱贫攻坚。相关成果正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支持下,以《内生动力激发对脱贫成效巩固的案例研究》为题整理形成应用心理教学案例。

(六)国际合作交流

项目依托单位心理学系于2021年8月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邀请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代表、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里格曼教授,联合国教务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李红教授分别致辞,本届大会全球观看人次超过40万。该会议被国际积极心理学界评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三大盛会之一,同时也是国际积极教育联盟的重要国际会议之一。

彭凯平教授在B站等多家国内知名媒体平台,和世界顶级心理学大师如菲利普·津巴多、艾略特·阿伦森等直播对话,每场均有数十万人同时在线观看,受到广受关注及赞誉。

应用心理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上述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并全员参加活动。

Stella Christie副教授多次接受CGTV(中国国际电视台)访谈,分享对于解决未成年压力、沉迷网络等社会热点话题的重要观点,以国际视野传播清华心理声音,助力清华全球化声誉及影响力提升。她团队的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生在素材准备、信息传播中担任了重要角色。

五、学位授权点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团队按照评估要求审视本学位授权点建设进展,学位点建设特点总结如下:

1.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面向国家需求培养高层次心理学人才;

2.具有优质的师资力量,坚持导师组制度,校内外导师共同进行学生全过程指导,聘用重点行业领域专家加入,利用清华大学多学科交叉的优势,聘请校内教师深入参与学生指导工作;

3.具有国际化视野,“中西合璧”的国际化应用心理培养模式。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水平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教学资源,形成了国际化教育力量。此外,清华大学率先招收应用心理方向国际硕士研究生,构建国际化师生氛围,国际化程度高;

4.具有良好的产学研创新体系,“积极心理”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特色之一,它的教学理念贯穿培养全程。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心理学科在积极心理学方向的特色优势,依托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分委会等组织机构,与国家发改委、中石油等政府机构与知名企业密切合作,在积极教育、积极组织、积极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应用工作,形成积极心理学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

在学生学位论文方面,本专业注重学术规范和思想素质教育,学位论文在选题的应用性、解决实际问题成效及行业应用价值上都有突出的特色:

1.论文选题紧扣国家社会重大需求与学生在职行业需求,应用特色突出。本专业论文选题覆盖积极心理学、咨询与健康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方向,应用行业领域包括咨询、企业管理、教育等,解决实际行业领域中的人才选拔与培训、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驾驶安全等具有代表性与时效性的心理学应用问题,服务于国家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全民心理健康、企业科技产品设计与优化等。

2.论文工作运用前沿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创新性突出。学位论文工作充分立足心理学新近理论,基于交叉学科培养体系,学生充分运用眼动仪、脑电图仪、穿戴式生理测量仪、虚拟现实、模拟驾驶仪等设备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分析方法,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创新性好,应用示范效应突出。

3.严把论文质量关,注重论文规范与学术道德。学位论文从开题、中期到答辩全过程导师组严格考核并保持每个环节一定淘汰率。注重论文文献综述、科学方法、写作等各方面规范性,研究的职业伦理道德作为重点考核指标。

学位论文无抽检不达标情况,其中1名同学中获应用心理教指委首届全国应用心理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名同学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毕业论文。

目前学位点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分别总结如下:

(一)党建工作

目前学位点的国内学生全部为非全日制,虽然建立了临时党支部,但学生可以参与的时间精力相对有限,如何让临时党支部持续有活力地开展工作存在挑战。

此外,非全日制学生比起在校学生相对年长,带班研究生德育助理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

(二)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

随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全国的快速推进,以及“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施,国家和社会对心理学应用人才提出了更高和更多的需求。特别的,高端应用心理人才往往需要具备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多学科知识,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项目依托清华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已经初步构建了交叉学科师资队伍,但交叉学科师资的选拔聘任还未制度化,多学科课程还未充分形成体系,学生论文指导的多学科导师组制度还未完善,有待进一步落实和优化。

(三)国际化教学工作

清华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点率先在国内开设国际学生全英文项目,但项目自2019年开设之初就受到疫情的重大影响。虽然项目组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上课,但线上上课和时差等因素带来不少困难和挑战,对学生学习效果带来不小的影响。

(四)学生培养基础支撑条件

心理学科近年来快速发展,科研工具、方法变化很快,特别是面向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的应用方向。学位点现有支撑条件需要持续升级改造以适应学生培养,特别是国际应用心理专业学生的新需求。

六、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分析总结的学位点建设问题,拟改进措施如下:

(一)党建工作

拟通过与学位点所在清华大学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党委研究生工作组紧密合作,共同探索面向非全日制学生得更丰富、灵活的党建活动具体形式,比如通过临时党支部为渠道,组织在校学生与非全日制学生所在单位的联合党建活动等。

在班级管理方面,让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团队管理教师与带班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形成联动机制,通过共同主持班会活动等方式助力班级管理工作。

(二)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

拟依托学位点所在清华大学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教学办公室,力争在2022年度落实交叉学科师资的选拔聘任制度,根据学生反馈进一步调整完善国际项目的英文课程体系,摸索建立可以有效指导非全日制学生和全日制国际学生的导师组制度。

(三)国际化教学工作

教学团队持续关注线上教学的新方式和新工具,通过更灵活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让线上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学习指导,实现更有参与感的学习。特别的,因为实验对应用心理学教学非常重要,学位点在2022年度将重点探索心理学实验的线上平台解决方案,使线上同学也能充分参与实验中来,真正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和目标。

(四)学生培养基础支撑条件

依托清华大学交叉学科科研平台,如脑与智能实验室、幸福科技实验室、实验社会科学平台等机构,同时配套项目自筹经费,对学位点的科研工具持续进行升级维护,并根据应用需求购置便携式神经生理测量工具等新兴工具。

同时,在经费许可前提下,与心理学系联合招聘专职实验员进行实验室的日常规范化维护管理。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 vic维多利亚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