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总体概况
1.1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清华大学于2010年获得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于2013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学生,目前已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9届共计130人,已毕业92人、在读38人。
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社会学系,经过多年建设,已逐渐形成“政策型人才、在岗式培养、跨学科训练”的特色。
1.2学科建设
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旨在培养政策型社会工作人才。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既需要在一线直接面对案主的服务型社工人才,也需要在各级决策岗位紧密配合政府工作的政策型社工人才。只有大力培养政策型社工人才,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本土化、专业化和职业化。
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已逐渐形成“政策型人才、在岗式培养、跨学科训练”的特色。
首先,以培养政策型人才为主线。在国内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大多侧重培养服务型人才的背景下,本学位授权点率先提出应当重点培养位于决策岗位、具备社工理念、可以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有效运用社工理论和方法的政策型人才。
其次,以在岗式培养为基本模式。政策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决策经验。本学位授权点面向地方政府和行业系统,精心选拔在治理、民生等相关领域决策和执行岗位的优秀生源,将学生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纳入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第三,以跨学科训练为主要抓手。本学位授权点充分利用清华大学理、工、文等诸学科较为齐全的优势,引入心理学、政治学、城市规划、大数据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师资力量,以跨学科训练来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分析方法和实务能力。
本学位授权点鼓励政策型社工人才,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努力提升社工专业素养,实现社工服务与政府工作的相互促进和有机融合,通过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以点带面地推动我国社工事业发展。本学位授权点依托社会学系,充分调动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的整体教学和科研资源,充分利用外校与行业学术与实践资源,初步形成了具有清华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1.3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2021年度,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稳步推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学位授予工作,着力培养政策型社会工作人才,共计招生15人,毕业12人,授予学位12人。2021年度在读学生为38人。
本学位授权点毕业生的工作集中在党政机关、国企和各类事业单位,充分发挥了政策型社工人才的专业特长和培养特色。2021年度的12名毕业生中,10人在各级党政机关工作,1人在国有企业工作,1人在高等教育单位工作。该年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既贯彻了本学位授权点的政策型人才培养模式,又体现了清华整体上“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
1.4研究生导师状况
本学位授权点依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丰富的教学资源,积极建设专任教师队伍,业已形成一个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养过硬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在思想引领、技能培训、产学结合、服务社会、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本专业学位授权点共有专任教师共计18人,具体如下:
1)职称结构
共计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0人,副高级职称教师8人,在教学经验和授课经验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年龄结构
26至35岁的教师计有2人,36至45岁的教师计有6人,46至59岁的教师计有8人,60岁以上的教师计有2人,整体年龄分布呈现为一个较为明显的纺锤形结构,既有利于学生接受各种风格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本专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学历结构
18名专任教师均有博士学位,专业素养扎实可靠,在学界和业界都有相当的成就与声望。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政育人工作
2.1思政育人队伍建设
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高度关注思政育人工作,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发掘本土社会工作思想,注重教师立德、立言、立行,结合思想政治与社会实践的教育过程,构建完整的“三全育人”体系。
第一,加强基层思政育人队伍建设。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设立专门党务工作岗位与学生党建工作岗位,基层组织工作队伍专兼结合、运转有效。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授权点以社会学系党支部为龙头,用思想政治学习、社会服务实践和社会调研活动来带动基层组织建设,动员骨干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学生思政教育。
第二,积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与政治理论水平。从教师到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采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积极参加中央党校、教育部以及清华大学等单位组织的各种理论研讨班,通过集体学习、专题党课、特色调研、师生党支部共建、党支部联合活动等机制推进政治理论学习的常态化。
第三,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度重视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在引进人才、教师聘用、考核、评奖评优等工作中,把思政工作、师德师风作为引进、聘用和考核的重要指标,写入《教师聘任管理办法》。在课程开设、教材审核过程中,严格思想政治审核,筑牢意识形态阵地。
2.2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清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人才培养始终将思政育人工作放在首位,建立了具有清华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三全育人”教育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
1)立德树人,创新课程思政建设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开辟课程思政的“社会课堂”。推动思政教育理论和教学体系的融合,将社会科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围绕党和国家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课堂教学和科研育人,使传统思政教育理论和教育体系更为丰满,进一步提升思政育人效果。
2)强化信念,完善职业伦理课程
本学位授权点秉承“力求客观、绝不冷漠”的育人理念,推动学生将职业道德和伦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职业道德和伦理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将职业伦理作为必修课纳入课程体系,并作为课程学习、学术训练和专业实践等各环节的重要考核指标。注重师生互动和言传身教,各级领导带头在入学和毕业教育中专题开展职业伦理教育,帮助学生扣好执业“第一个颗扣子”。塑造学生对职业道德和伦理的正确认知。通过案例教学,培育“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社工专业价值观,塑造学生对救济、正义和福利的正确认知,并促进学生将其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
2.3学风建设
本学位授权点高度重视学术规范、学风建设,不断强化“独立审查”、积极创新“论文预审”等制度。
1)强化独立审查
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高度重视学术规范、学风建设,并规定指导老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学位申请人进行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对其学术论文和撰写过程予以指导,对学位论文是否独立完成进行审查。如经论文查重,出现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的,本学位授权点将取消学生学位申请资格。自招生以来,本学位授权点的学位论文从未出现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
2)创新论文预审
本学位授权点的学位论文大多瞄准学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加之非全日制学生的培养特点,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就成为重中之重。为此,本学位授权点不仅增设了“论文预审”环节,还要求学生开题后必须与导师进行双周讨论。自招生以来,本学位授权点已有三篇学位论文被评为清华大学校级优秀硕士论文,在各层面的论文抽检中也从未出现违规问题。
2.4社会服务
本学位授权点的“政策型人才、在岗式培养、跨学科训练”培养模式,积极培养高素质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治理人才,大力鼓励学生“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学习和训练的应用性成果。
1)参与制定和完善重要的政策措施和行业规范
本学位授权点培养的学生,已参与制定完善多项政策措施和行业规范,包括北京市、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和社会工作、共青团工作规划等重要政策措施;以及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和社会工作站点建设及评估、深圳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等重要领域行业规范和工作标准。
2)积极探索社工专业领域新方法、新路径
本学位授权点培养的学生,在工作中积极运用课堂所学,立足本职工作,在社区工作者心理纾困、重大公共事件组织响应、重点群体心理调节与干预、基层党和群团组织建设、青年网络社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跨区域协同等众多领域,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路径。
3)服务重大活动保障和公共事件处置
本学位授权点学生大都来自各级组织的重要岗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积极参与冬奥会等国家和地方重大活动的组织保障工作。在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本学位授权点近六成的在读和毕业学生参与了疫情的一线防控和民生保障,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基层的良性运转保驾护航。
2.5日常管理与服务
为了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管理与服务,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于2021年成立了专业教育中心,全面协调全院各专业学位授权点工作。本学位授权点依托社会学系,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充分利用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和社会学系的教学、科研和服务资源,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
3.1课程建设与实施
1)培养方案
本学位授权点的培养方案第一版于2013年制定,学分设置和课程体系均严格执行社会工作教指委和清华大学下发的规范性要求,同时还会根据学生反馈和培养效果定期行修订完善。目前,本学位授权点已招收九届学生、已毕业92人,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均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为了响应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做好政策型社工人才的培养,本学位授权点在修订完善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还进行了以下创新:
首先,响应发展需求,扩展培养方向。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社会工作的需要也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地方和不同领域政策岗位所面对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本学位授权点近年来进行了项目制改革,陆续开发出“社区治理/社区营造”、“社会政策”等新领域和新方向,并在每个新方向配备相应的核心课组和责任教授,针对该方向的学生进行模块化培养。
其次,结合实际工作,强化专业教学。将学生的在岗工作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把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纳入课堂教学与讨论,进行“带体温的案例教学”,鼓励学生将课堂中的社工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到各自的实际工作中。此外,本学位授权点还充分利用与北京团市委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全市的社区青年汇、基层团组织当作专业实践的核心场所,积极贯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社工理念。
2)核心课程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核心课程类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包括《自然辩证法概论》和《研究生英语》等两门,共计3学分;专业必修课程包括《社会工作理论》、《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工作伦理》等四门,共计12学分;专业选修课包括《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前沿》、《社会管理创新》、《社区规划概论》、《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等九门共22学分,学生需完成12学分。
本学位授权点的核心课程设置,瞄准“政策型人才、在岗式培养、跨学科训练”的培养特色,结合国家和地方的人才需求,努力开拓和充实新设培养方向的相关课程。
3.2导师选拔培训
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导师选拔、师资建设的首要标准,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强化学术共同体建设,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用制度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化,创建一流师资队伍。
2021年度,本学位授权点多次组织专任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思政学习,参加了包括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清华大学党委组织部组织的“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与三大法宝形成的历史脉络”、清华大学教务处组织的“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等在内的相关课程学习。
3.3落实导师责权机制
努力夯实导师在培养环节的责任与义务:完善申请审核制、导师负责制、开放平台制和治理协同制的“四制管理”,推动立体化招生、精准化培养、个性化创新、系统化管理的“四化培养体系”;改革研究生学术水平评价机制;落实课程学习、开题报告、资料收集、中期检查、论文预审与最终答辩等各个环节工作。
3.4师德师风建设
严把政治审查程序,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严格把好政治关,强调思政工作、师德师风作为引进、聘用、晋升、考核和评价等的“第一标准”,写入《教师聘任管理办法》,由党组织全面审核评估。
狠抓制度落实,确保制度建设常态化。积极配合清华大学教师工作部工作,狠抓师风师德建设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将《清华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清华大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贯穿教师工作的全过程。
大力宣传典型,营造正面氛围。加强师风师德正面典型宣传,严惩师风师德失范行为。本学位授权点专任教师在清华大学“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老师”、“毕业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评选中多次获奖,在课程思政、导学思政等方面产出多项生动案例。
3.5学术训练
本学位授权点始终重视学生的学术训练。首先,构建跨专业体系、强化学生理论基础。本学位授权点紧紧围绕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领域的人才总体需求,深入研究相关行业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密切关注党政机关和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职业发展路径,在课程设计中以社会工作为核心与基石,注重打造涵盖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心理学、城市规划、大数据等领域的跨专业教学体系,帮助学生能以更复合的学科观点和理论视角去思考、研判和解决问题。
其次,关注社会工作的新领域、推动行业创新。本学位授权点分析研判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社会工作行业的新需求和新定位,积极探索社会政策、社区治理/社区营造等社会工作新领域的项目制改革。
第三,将课程体系与行业实践有机融合。课程紧贴国家战略、行业发展、一线需求,帮助学生用社科理论、科学方法、专业手段解决行业具体问题。同时,提炼政府经验、行业方案、一线案例,研究其深层逻辑和理论支撑,进而丰富和深化学科理论和研究范式。
3.6学术交流
本学位授权点积极邀请国内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来为学生讲授课程和开办讲座。2021年度,本学位授权点分别邀请了中国社科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学术机构的多位知名学者,为本学位授权点学生讲授社会工作前沿发展、社会工作理论创新、青少年社会工作基层实践等学术新进展、新案例,开拓了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3.7学术不端处理机制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本学位授权点严格执行各项制度,高度重视学位论文的学术创新性和规范性,通过入学教育、职业伦理等课程,强化学生的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从根本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本学位授权点自招生以来,尚无学位论文出现学术不端现象。
3.8研究生奖助
本学位授权点为非全日制培养模式,积极鼓励学生申请符合非全日制要求的各类助学金和奖学金。
3.9其他特色
本学位授权点积极推动案例教学的使用与开发建设,具体如下:
首先,紧贴行业实践应用,发挥清华专业优势。学位授权点以政策型人才为核心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来源结构和所在岗位的工作需求,发挥清华多学科优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案例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基层治理、社区规划、企业社工等领域为基础的案例教学传统。
其次,聚焦行业热点难点,探索科学解决路径。案例教学中,本学位授权点以新清河实验、大栅栏社区营造和北京市社区青年汇为典型案例,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分析这些案例,而且带领学生进入田野,在社工介入中来学习社工理论和实务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知国情、民情与社情,发现社会真问题,把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学生用所学指导实践,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社区营造的全过程,在经验研究中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方法。
第三,凝练行业前沿范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案例库的建设中,本学位授权点根据社区干预与社区规划的研究和实务,出版了《社区营造专业教研书系》,目前已连续出版十本专著或合集,共收录教学案例近百个,不仅引领了国内社区治理和社区规划方向的社工案例建设,也为国内社工教学案例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
4.1人才培养
本学位授权点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秉承清华大学“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优良传统,积极奋进,在思想政治、学术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第一,积极投入党建思政建设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思政建设先进个人。新冠疫情期间,多名学生秉承社工人的无畏精神,积极投身基层防疫工作,不辞辛劳、勇于担当,获得多项国家级表彰。
第二,专注学术研究,夯实实务基础,培养一批素质优秀的社工骨干。其中,2017级硕士学生在其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于近期出版《嵌套:B市加油工的工作与生活》一书。
4.2教师队伍建设
1)基本情况
清华社会学确立了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形成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改革,深化立德树人及学风建设。
首先,完成培养方案重构,推动精品课程建设。以课程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抓手,推进课程体系优化,积极推动融合式授课。
其次,坚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鼓励教师倾心育人,将热爱教学、钻研教学、严格要求学生作为教师基本要求。召开教育教学研讨会,建立教学事故应急制度、院系两级干部定期听课制度、教师教学质量督导组等多项制度安排,积极保障教学纪律、提升教学水平。
2)制度保障
首先,制定《学术导师与行业导师办法及师资手册》、《聘任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行业导师的管理规定》等规定,在行业导师聘任管理制度化基础上,以学院为单位聘用了一批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顶级行业和专业导师。
其次,针对初次指导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导师,本学位授权点会成立由两名以上资深导师组成的导师顾问组,在研究选题、专业实践和论文写作等关键环节进行制度化支持。
4.3科学研究
本学位授权点积极推动研究生科研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学生在岗工作实际,积极推动学术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取得了一定成效。本学位授权点充分利用非全日制学生均来自行业实务部门这一情况,大力鼓励学生的研究选题紧贴日常工作的热点问题,充分掌握和利用本单位、本区域、本行业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保证论文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基层治理和行业发展。
4.4产学研合作
本学位授权点“社区治理/社区营造”方向的师生,积极参与成都、广州等地关于社区规划师职业标准和培养模式的讨论与建设,积极响应北京市关于推进责任规划师的号召,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有机融入到社区营造和城市规划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成效。
4.5服务国家战略
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秉承“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思想,充分发挥清华多学科优势,努力培养政策型人才,大量使用来自一线实践的教学案例,积极鼓励学生面对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利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勇于探索政策性解决方案,从而助力国家治理、提升社会福祉,并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本学位授权点的服务贡献主要有体现三个方面的创新。
1)治理创新
本学位授权点积极落实中央精神,聚焦社会发展核心问题,强调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本学位授权点积极助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在社会治理、社区营造等领域进行实践,形成和发展了新清河实验、大栅栏治理等基层治理创新经验与创新模式,引领了国内学术理论向社会服务转化的方向,有力推动了我国的社会治理创新。
2)政策创新
本专业学位始终瞄准政策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北京、内蒙、广东等省市培养了一批既有决策经验、又有社工理念,既可以利用社工视角体察民情、又可以利用实务方法推动创新的高素质人才。2013级毕业生在工作中,利用社工理念和实务方法进行了“掌上四合院”的治理创新,得到了多级政府的高度评价,其经验也在北京市推广。
3)服务创新
本学位授权点积极推动一线社工服务创新。2017级毕业生将社工介入应用到精准扶贫中,扶助农村残障人士成家立业、重获新生,该案例获教育部学位中心2021年主题案例立项。
4.6国际合作交流
本学位授权点秉承“开门办学”理念,积极开展科研和实务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在读学生线上参与多项社会工作的国际论坛、宣读研究成果,使其学术能力得到了检验和肯定。
4.7其他方面的改革创新
首先,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本学位授权点尝试了项目制改革,建设了“社区治理/社区营造”等新的社会工作方向,确定各个方向的责任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中实施责任教授负责制。
其次,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京外和境外的非全日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生无法返回学校进行线下授课。本学位授权点响应学校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式授课”的号召,在2021年度的专业课程采用了融合式授课,京内学生线下入校听课、京外和境外学生线上听课。在融合式授课中,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融合式授课教学设施,积极推动线下线上同学的课堂讨论,有力保障了教学质量。
五、学位授权点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5.1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从无到有,在过去十年的发展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政策型人才、在岗式培养、跨学科训练”较为鲜明的自身特色;在一些重点领域里,如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也都做出了一定贡献。学科发展目标明确,学科定位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并充分考虑了清华大学的整体学科布局和交叉学科优势。建立了良好的教学支撑系统和专业实践基地。研究生培养目标明确,设置了若干特色课程;各培养环节形成了比较规范、严谨的制度,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本学位授权点问题分析如下:
首先,社会工作“政策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法和支撑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其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参考国内同类学科师资队伍状况,还需要适度扩大师资队伍规模,优化师资队伍年龄、研究领域等方面的结构。
第三,课程体系建设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形成更完善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一批社工特色方向课程。加强研究基地与实践基地建设。
5.2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本学位授权点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合格。
六、改进措施
针对本学位授权点的发展现状,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本学位授权点将重点做出如下推进:
首先,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本学位授权点将瞄准内涵式发展,继续优化教师队伍,在适度引进社会工作相关人才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学术交流,扩大专业影响力。
其次,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本学位授权点将积极争取学校文科建设支持,重点建设“社区治理/社区营造”等特色方向课程,在今明两年再开发两门左右的新课程。
第三,本学位授权点还将积极拓展专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提升学术认知,而且要直接面对社会生活,在实际服务中进行学术训练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