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在蒙民伟人文楼举行。副校长彭刚,学校老领导张慕葏、吉俊民等出席会议。原社会科学系的历任领导及教师代表、校友代表,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等文科院系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大会,共同回顾社会科学系(以下简称“社科系”)建设历程,展望清华文科发展的美好未来。大会由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党委书记欧阳沁主持。
彭刚讲话
彭刚代表学校向社科系的各位师长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校友表示诚挚的问候。他表示,社科系在清华文科恢复重建的发展历程中举足轻重,她培育孵化了系列新兴的文科院系,培养了大批文科人才,为清华文科的恢复发展和综合性大学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彭刚指出,回望总结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近年来,清华文科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持续扩大,一些优势学科已经跻身国内国际的前列,但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需要不断接续奋斗。站在新的起点,清华文科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条生命线。在发展建设中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定自信守正创新,努力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贡献清华力量。
张慕葏致辞
原副校长、社科系首任系主任张慕葏从马克思基本原理及政治理论的课程开设,各阶段学生培养,国内第一批思政专业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文科新的治学风格和文化传统形成等方面回顾了社科系促进文科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张慕葏指出,社科系的建立在清华文科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要更好继承发扬清华大学文科建设的优良传统和风格,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社会科学学科。
林泰发言
社科系教师代表、原系主任林泰深情回忆了社科系的发展历程,表示社科系的建立是践行“文理渗透”办学风格,实现建设一流大学总体目标的重要举措,社科系的坚实工作和优良传统值得进一步传承发扬。社科系老教师魏宏森分享了社科系研究生的培养成果和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取得的成绩。老教师们以各种方式为社科系成立40年送上祝福。
王天夫、朱安东、马银琴依次发言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院长王天夫、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马银琴分别汇报了学院发展情况,感谢前辈们为奠定学科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将继承社科系的光荣传统,秉持深厚的学术底蕴、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创新的学术精神,继往开来,为清华文科的发展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贡献更大的力量。
校友成长汇报
社科系1991级研究生校友程景民主持“感恩•不惑•养源”社科系师生交流互动环节。社双1984级校友籍之伟、社双1986级校友王向明、社研1987级校友顿世新、社双1987级校友卞华舵、社双1989级校友赵弘、社双1993级校友刘渊分享了在清华社科系的学习生活故事和成长发展情况,感谢清华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带给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
师生合唱
1992级校友代表向社科系教师献花。林泰、社双1992级校友高德民领唱,社双1992级校友张明武指挥,师生共唱《七律·长征》。活动的最后,全体师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清华大学校歌》,将纪念大会推向了高潮。
会议现场
1984年2月成立社科系是清华大学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复建文科的重要举措。在建系后的9年间,社科系积极引进人才,师生们艰苦创业、团结奋斗,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1993年12月,学校决定在社科系等系所的基础上成立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社科系分设为哲学与社会学系、历史系,归属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同时撤销社会科学系系名。
作为改革开放后清华文科发展的孵化器,社科系孵化了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进而进一步培育了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研究院、人文学院、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等系列文科院系,大批文科人才在此成长、成才、成就。以社科系的成立为起点,清华文科在4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探索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和学校实际的发展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清华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