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促进中外学子友好交流,1月5日至10日,清华大学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五道口金融学院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广东支队到江门-中山-珠海三地开展深入调研,探究珠西乡村振兴与城乡协调发展之路,探索粤港澳融合发展的珠西实践。
13人,5天,2200公里,从北京到广东,从清华大学到珠江西岸,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延展,更是展现珠西乡村振兴、粤港澳融合发展的窗口。这支国际化的队伍中有7名中国学生和6名国际生,成员来自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刚果金、加拿大等7个不同的国家。
紧密携手 一同讲好侨都故事
江门市素有“中国著名侨都”美誉。实践支队参访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学习江门籍华侨华人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根”“魂”“梦”的重要论述。
支队成员在侨博馆合影留念
实践支队的13位成员还在江门市委宣传部的邀请下担任了“侨都江门海外传播专员”。在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支队成员在歌声中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并通过与校友座谈、开展“助力新会学子筑梦远航”志愿服务等方式,全面了解新会在纵深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创新创业扶持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江门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校地合作的新模式,也是开展国际传播的新路径。支队成员将继续深入挖掘侨乡优秀文化与故事,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
支队成员被授予“侨都江门海外传播专员”
深入基层 了解乡村振兴的“珠西模式”
实践支队先后走访多个珠西千年古村,学习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先进经验,了解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古劳水乡,是鹤山生态旅游名片,给实践支队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鹤山梁赞故居,当地依托“咏春传承道”这一古劳文化名片,提高了古劳知名度、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同学们实地感受水乡景观和人文特色,探索梁赞咏春文化。
支队成员参观鹤山梁赞故居
实践支队走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共和镇来苏村开展调研,了解到来苏村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四个抓手: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好山好水好生态、规划先行网络赋能、资源整合融合发展。
支队成员聆听来苏村第一书记介绍基层治理
开平乡村振兴风貌带是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实践支队参观了塘口镇自力村碉楼群、赤坎古镇、“天下粮仓”先锋书店等地。自力村碉楼群已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漫步碉楼、居庐之间,支队成员看到中国传统乡村建筑与西方建筑文化的巧妙融合,感受背后蕴含的华侨文化气息与中外交流历史。
支队成员参观开平自力村碉楼
跨越三市 探索粤港澳融合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推动区域融合发展是时代使命。“粤澳荟萃”珠西实践支队前往中山翠亨新区、珠海高新区产业园区—清华科技园、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等地调研,深入探索珠西乡村振兴与粤港澳融合发展的成效举措。
实践支队在中山翠亨新区规划展览馆,观看了全景沙盘和规划展板,了解翠亨新区建设遵循“文化引领、生态优先、产城融合、智慧创新、和谐善治”的发展理念。
支队成员参观中山翠亨新区规划展览馆
在珠海清华科技园,支队成员学习了科技园产学研资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的组成部分与核心特色,并与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进行座谈交流,了解珠海的产学研资一体化合作进程、高新产业校友企业在珠海的发展情况以及珠海的人才引进政策。
支队成员与珠海校友会座谈
实践支队来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珠西核心区的新气象。支队成员了解横琴在粤澳一体化中通关便利、产业协同、规则衔接、民生融合等方面的主要成果,以及合作区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的前沿理念与技术应用。
合作区注重整合粤澳两地的高校科研资源,促进科创领域的融合发展。支队成员走进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学习澳大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运用。
支队成员参观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
通过5天的实地考察,支队成员收获颇丰。同学们看到了珠西乡村振兴与城乡协调发展的成效,见证了粤港澳融合发展的珠西实践。围绕华侨文化、文旅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方面,中外同学一起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深刻领会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供稿:王锦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