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全球文明倡议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李若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孙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颜海平等出席会议。
郭业洲致辞
郭业洲表示,人类社会处在历史发展新的十字路口,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表明,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他就推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表达了三点期待:一是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现有的全球、区域、次区域和双边文明交流机制的创新发展,深化与联合国有关机制的沟通和对接,在广泛探讨、共同努力的基础上,丰富全球文明交流的内容和形式,完善全球文明交流的机制和平台。二是激发各方面、各领域合作潜能,激励各国公共部门、私营机构、民间组织、文艺团体的积极参与,更多发挥青年和妇女等群体的作用,为文化、科技、教育、艺术、媒体、智库等领域的交流创造条件,让各国人民更平等、更广泛、更频繁地参与全球文明交流进程,分享全球文明交流成果。三是开拓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方式、途径,发挥文学艺术交流的独特作用,激发创新精神和创作潜力,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更好地响应文学艺术大交流大繁荣的世界潮流,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要求,让文明交流成果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成果惠及寻常百姓。
杨斌致辞
杨斌表示,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法、路径,丰富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内涵,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创人类未来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是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文明对话的具体路径,作为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制定实施全球战略,以开放促发展,在推动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方面作出长足努力,为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清华力量。
与会嘉宾围绕“后疫情时代的文化免疫力与文明定力”“中国芭蕾与全球文化暖实力”两个议题展开交流。研讨会由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院长彭凯平和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主持。
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李若弘通过介绍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近年来为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发展与文化交流所作的努力来表明文化根源于历史,只有秉承开放包容的态度,遵守国际议事规则,才能在通往和平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迎接世界大变局的考验,在后疫情时代保持文化免疫力与文明定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孙禺从工业文明的角度切入,强调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精神、探索构建中国工程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表示,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表明中国在参与全球化的建设过程中迈出了新步伐。这也对教育界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全球文明建设的角度思考如何发挥大学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认识全球教育的共性以及中国教育的独特性。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全球文明倡议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的举办对中国的文化建设、文化交流意义非凡,也为讲好中国故事作出了贡献。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列举了中央芭蕾舞团近年为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所作的新尝试。她表示,芭蕾是一门国际化“语言”,中央芭蕾舞团通过芭蕾表演让世界各国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以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颜海平从核心价值具体化、文化表述的政治性、跨文化创新的着力点三个方面阐释如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核心价值的跨文化呈现。她表示,核心价值的有效载体之一是具体化的生活方式和个体表达,核心价值具体化就是文化能力的丰富化和延展度。在如今这个紧密相连而又充满差异的世界中,跨文化知识生产、艺术及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彭凯平发言
彭凯平在总结时提出,研究讨论全球文明倡议是落实清华大学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战略的重要尝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是中华民族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的公共财富。
研讨会合影
本次研讨会由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联合主办。
供稿:全球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