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建立前后的二三事
————庆祝学院成立十周年
李强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成立十年了。可能有人会问,清华大学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怎么才成立十周年呢?其实,如果溯源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确实与学校的历史几乎是同样久远。清华学堂建立于1911年。1921年,清华学校已设立了大学一年级,分文实二科,文科有政治学科、社会学科、经济学科等,所以可以说,自1921年起清华就已经有社会科学学科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1922年曹云祥先生出任校长,并于1923年提出十八年(1923-1940)计划,指出,清华“希望成一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学校”。[1] 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成立了文、理、法三个学院,文学院下设有“社会人类学系”(由“社会学系更名而来”),法学院下设有政治学系、经济学系,这些均为清华大学最早的社会科学学科。
众所周知,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是颇为完备和先进的,清华大学建校百年的时候,钱颖一教授与我还共同主编了《老清华的社会科学》一书,回顾当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的这段辉煌历史,在此恕不赘述。
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清华大学何东昌副校长发表文章《重视大学文科 多办大学文科》[2]。1984年经清华大学校长会议通过,成立了“社会科学系”,到1984年,清华大学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已经有182人。[3] 所以,如果从1984年的“社会科学系”(俗称“老社科系”)算起,改革开放以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也有38年历史了。
1993年12月26日,清华大学校务会决定,建立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由当时的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滕藤教授任院长,胡显章教授(兼)、林泰教授、王耀山教授任副院长。如果溯源到1993年的“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清华大学建院级别的社会科学也有29年历史了。
我本人是1999年调入清华大学的,所以,对于从“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转为“人文学院”和“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两个学院这段历史比较熟悉。随着清华大学文科队伍的迅速发展,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的学科队伍越来越庞大,学院很早就有科技所、经济学所、中文系、历史系、外语系等等,1995年复建法律系,1997年成立国际问题研究所,1998年成立传播系,1999年成立台湾研究所,2000年复建哲学系和社会学系。在这个过程中,清华的诸多学科发展神速,所以又纷纷建立了独立的学院,如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所以,人们常说:清华大学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是个母鸡,很多独立的学院最初都是在这里孕育成长的。
在我的记忆中,大约在2010年前后,在一些场合,学校方面开始探讨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学科分别建立学院的事情。现在能够清晰回忆起来的有两次。一次是在清华大学的暑期干部会上。清华大学有个好传统就是每年暑期,将中层正职干部(各个独立院系、各部处)与校领导班子一起,安排到校外一个比较独立、安静的地方,开三天会,一方面是讨论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具体工作,另一方面是各院系领导相互之间以及与校领导之间深入交流。记得我调入清华大学不久,当时我还不是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的正职干部,胡显章老师(校党委副书记)就让我参加这种暑期干部会(此后大约17年的时间里,年年都参加这种会议)。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时颇有新鲜感,因为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和工作21年,期间也曾做过学科的管理工作,但是从来没有体验过类似的会议。
暑期干部会上,各个文科院系常常分在一个组,这样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清华大学的文科发展战略。记得在2010年前后,讨论比较多的是如何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清华大学文科有所突破。我在分组的会议上分析过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是由两大学科群构成的,人文学科:中文、外语、历史、哲学,不属于实证意义上的科学学科,比如我们不能说一本小说科学不科学,其评价标准也是人文理念、价值观、民族惯习等。而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均属于实证社会科学,这些学科对于人类经济学行为、政治行为、社会行为、个体心理的研究是可以用实证研究、调查研究方法验证的,可以证实和证伪的,它们均属于科学体系,与自然科学的研究也有相似之处。所以,长远看,如果分成人文和社会科学两个学院,比较有利于两个学科群的发展。国内文科比较重要的学校,如北大、人大、复旦等学校,它们学科分得更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都是独立的学院。这种太细的划分,也不利于学科群的交流。
记忆中的还有一次,是在工字厅东厅的会议上,学校的领导和很多院系的负责人也都在场。讨论新百年以后,清华大学的改革举措。我在发言中也提到了,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的状况,人文学科群与社会科学学科的差异,清华的两大学科群都比较完整,当时学院的整体队伍已经比较庞大,如果建立人文和社会科学两个独立学院,比较有利于两个学科群的发展。清华大学的整体文科队伍已经是综合性大学的局面了。建立两个学院的方式,这样既不像很多传统理工科为主的大学,笼统都归为“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也不像北大等学校那样,一个学科就成立一个院,那种一个学科就建立一个学院的做法割裂了社会科学群内部的交流,其实也不利于学科群的发展。现在也回忆不起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了,也不知道校领导班子后来有什么具体的讨论。清华大学关于学科、学院建设的决策都是由校领导班子决定的,而且,学校还设有学科建设办公室,大政方针都是校领导定的,我当时作为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的院长只是提些建议而已。
2012年7月,清华大学校务会决定在原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的基础上,分别成立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和人文学院。2012年10月27日,召开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成立大会,胡和平书记和陈吉宁校长都出席了。陈吉宁校长首先致辞,陈校长指出:“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的建立是清华大学文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清华大学的社会科学学科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成立大会还特别邀请了徐匡迪院士、魏礼群主任、陆学艺学部委员等社会上的一些重要人士参加。
徐匡迪院士曾任第十届政协副主席,所以,很多人都习惯称他“徐主席”。徐匡迪院士曾任过上海市市长,也曾长期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后来虽然由周济院士任工程院院长,但徐主席也一直参与工程院的工作。在那段时间里,徐主席与清华大学的交往十分密切,当时,清华大学与中国工程院合作,共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由徐主席和清华大学校长(先是陈吉宁校长,后来是邱勇校长)直接领导。所以,在2012年前后,频繁在德胜门附近的中国工程院开会,社会上的很多著名专家都参与,清华大学是主力团队,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钱易院士、江亿院士、薛澜院长等都分别领衔子课题组长,我也任一个子课题的组长。差不多一两周就开一次会,每次开会都是徐主席亲自主持,周济院长也是每会必到。徐主席还曾多次亲自带队到河南、四川、广东等多地调研,我与很多人也曾陪同调研。
我是研究社会的,自然就很注意徐主席是怎样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够目睹徐主席深入细致的调研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时,到处都提城镇化口号,城镇化很容易流于形式,一些地方常常爱搞面子工程。记得有一次调研,到了一个村庄改造的城镇化“样板村”,看到了建设得很漂亮的房子,堪称一个个小别墅。带着我们参观的人说农民都住上了这样的房子。当时,我看了以后也是将信将疑。按照安排,参观一个点儿,仅在村口介绍十来分钟,就再到下一个点儿。我想,徐主席肯定也产生了疑问,他提出先不去下一个点儿,而是要在这里入户访问。于是就进到了一户人家,看了看家里的摆设也比较高雅。徐主席就问主人,您住在这里靠什么为生呢?主人回答,领导,我自然有我谋生的办法。徐主席问:什么办法呢?主人回答,比如办个农家乐、办个餐饮业,再比如办乡村旅游。徐主席摇摇头说,你这个荒山野岭的地方,谁会来这里吃饭?这个地方除了这些房子,有什么可以旅游的地方?后来,主人感到再编瞎话编不下去了,就只好说了实话。主人说,首长,您真的不用担心,这里只是我休闲来的地方,我在城里有很多买卖可以赚钱!原来,这家人根本就不是当地的农民,是城里有钱的老板,这种别墅型的住房也是市场化的房地产,只要有钱就可以到这里来买房,住进来的大多不是当地农民。所以,通过这样的入户调研,徐主席就更加强调,城镇化要真正为普通农民服务,城镇化真实的目的是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当时城镇化研究各个子课题组,多是理工科组。我所负责的是偏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口流动与市民化组。记得在一次会议上,徐主席问我,如果不使用“市民化”概念,还有没有更好的概念。我想了想,说,那也只有叫“人的城镇化”了,徐主席当即拍板,说:“好,那就叫‘人的城镇化’。”此后,我负责的这一个组就叫做“人口迁移与人的城镇化”组。在后来的研究中,“人的城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总结最终成果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徐主席在清华大学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成立大会的致辞中特别强调,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刻,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的成立既接续了老清华的历史传统,又对于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其他各位发言嘉宾也都对于清华大学成立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我本人作为首任院长(院党委书记是史志钦教授),表态说,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将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把培养一流社会科学人才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从事一流的社会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的国家智库。成立大会得到各个重要媒体的报道,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好评。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成立以后不久,就遇到了清华大学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人事制度改革。这是清华大学为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重大举措。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际一流人才队伍的建设。其实,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清华大学已经进行了长期的、多方面的准备。仅就我所了解的文科教师队伍的建设而言,学校切切实实地组织到国际一流大学去认真调研,了解国际一流大学建设的细节。胡显章副书记(老院长)曾经带队,有万俊人教授、李伯重教授和我参加,到美国的一些名牌大学,哈佛大学、MIT、斯坦福大学等调研,询问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学科研细节和管理细节。我本人过去也多次去美国、英国一些大学,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很多大学也作过学术讲演,在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也按学期讲授过课程,算是大体知道在美国大学当老师的任务责任、怎样备课和讲课、怎样提供教学大纲(syllabus)等等。然而,专门对美国大学管理部门进行调研,了解大学人文社科的管理工作细节这还是第一次。所以,这次调研还是颇有收获的。当时清华大学遇到的一个难题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要实施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这是清华大学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王大中校长提出的“三个九年”的建设目标)。而学校八十年代人文社科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一些政治必修课和一些通识课程,尤其是为理工科为主的学生提供一些文科方面的辅助教学。这样,早期设定的文科教师主要任务不是要在人文社科学术前沿领域完成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所以,新的目标提出以后,遇到的难题就是怎样对待原有的教师队伍,原来的教师也是兢兢业业为清华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多年,只是由于历史上提出的目标不同,教师队伍的构成特点当然与后来的对于人才队伍的要求不一致。记得,胡老师带我们在美国MIT调研的时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MIT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他们也曾经遇到过同样的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是特殊时期,他们也雇佣了一些受战争影响的、有特点的教职人员,后来战争结束了,学校当然提出了新的目标,一些教职人员不符合标准。但是由于很多人已经为MIT服务多年,所以,也是用了很多年才解决了符合学术标准的一流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采取的方法与我国的类似,即所谓“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覆盖的学科多,当时覆盖的一级学科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科技史五个一级学科。所以,在设定各个学科建设目标的时候,既要考虑学科的差异,又要考虑学校的总体目标,有一定难度。学院当时提出的两大建设目标,一是国际学术前沿,二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这样,五大学科都要设定符合建设目标的各个学科的具体评估标准,还要形成全部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的统一标准,这样相对于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传播学院、经管学院,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制定学科评估标准要复杂得多。与理工科有所不同,社会科学有明显的价值观、国别文化差异,究竟应该怎样确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国际一流标准呢?经过多轮讨论,一方面要与学院的各个系所和教师们沟通,另一方面要与学校领导部门沟通,当时王希勤老师担任人事处长,把关很严格。记得有一次王希勤老师问道:你们这次改革的使命和定位是什么?院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讨论提出了: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化、产业化实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和定位就是应对这一机遇和挑战,引领和推动形成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科学新范式、新理论和新方法。具体的特色是三个:对中国现实理论的关注、对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的重视和以学科交叉推动学科创新。经过多次汇报,最终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通过了。记得是在熊知行楼的多功能厅,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的全体教职员工都参加了,姜胜耀副书记代表学校宣布,通过了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多年来我深深感到,办学院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个是教书育人,另一个是教师的人才队伍建设。正是由于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的人事制度改革,带来了高水平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与国内知名的文科比较强的大学比较,比如与北大、人大、复旦大学比较,国内学界一般都认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对教师要求的标准是最为严格的。
值此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成立十周年之际,作为首任院长,我谨祝愿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日新月异、进而不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4]
李强
于清华大学熊知行楼301
2022年9月27日
[1] 王孙禺、周茂林等编:《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院志》(打印本),清华大学人文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2011年,第2页。
[2] 同上书,第17页。
[3] 同上书,第18页。
[4] 《四书五经》,《大学》,长沙:岳麓书社,1991年,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