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在云端课堂,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经济学研究所徐志浩助理教授做客社科大讲堂,以“战时恶性通货膨胀——以民国金融和粮食市场为视角”为题,为在线师生分享自己对民国时期恶性通货膨胀的研究,阐释恶性通货膨胀研究的重要意义。
主讲人徐志浩
讲座伊始,徐志浩讲解“恶性通货膨胀”的概念,梳理了四个历史上著名的恶性通货膨胀时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的国家。他认为,恶性通货膨胀曾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在“新冠”疫情尚未结束、欧洲地缘政治危机爆发而全球通胀压力增大的今天,研究恶性通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徐志浩回顾民国后期长达十年的战时恶性通胀的历史,分析战时恶性通胀的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抗战开始后重要城市和港口沦陷,自1939年起恶性通胀在全国各地逐渐酝酿发端;抗战胜利后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恶性通胀进一步恶化;1948年民国政府金圆券改革失败,金融秩序崩溃。为化解因税收缩减、军费开支巨大而产生的财政赤字,民国政府依赖国有银行垫款以填补亏空,进而导致货币滥发和恶性通胀。 徐志浩分享自己对恶性通胀背景下民国金融市场的研究。他指出,高利率、金融资产价格抬升、股票市场指数基本锚定物价指数、公债价格的异常飙升等是当时金融市场的特点。对于公债价格飙升,他认为投资者在恶性通胀下对债券“倍数还本”的预期是重要成因。这种信念又与对货币改革的预期相结合,二者共同推高了债券价格。 最后,徐志浩对民国恶性通胀背景下的粮食市场情况进行了概述。他展示了自己的研究团队所采集的1943年至1948年全国各地粮食价格数据,并探讨了在恶性通胀下粮食价格的区域离散性质,以及战争对粮食价格的区域离散性产生的影响。 在演讲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徐志浩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战争与恶性通胀关系、经济学研究中选题等问题。本场讲座是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和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主办的2022年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成立10周年“社科大讲堂系列”第三讲,由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王勇教授主持。
徐志浩,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经济学研究所助理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博士(2021年9月)。主要从事经济史与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交叉领域的研究,目前关注战争环境下的经济行为和政治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