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冬奥专刊《冬奥清年》第一期印发,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博212班班长,体育学2021级博士生王睿的作品《冬奥之光点燃青春之炬》发表在首期专刊“特稿专栏”中,以活动侧记讲述了在冬奥人物采访工作中的体会。
冬奥之光点燃青春之炬
社科博212班冬奥人物系列采访活动侧记
进入11月,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已不到百天。习总书记强调,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冬奥筹办,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在共享办奥理念的推动下,全民可参与、人人能尽力,成为本届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特有的画面。而在此刻参与冬奥工作,也成为了当下清华人躬身入局、挺膺负责的行动自觉。无论是服务赛事组织的志愿者,还是参与科研保障、场馆维护的赛时工作者,都成为保证整个赛事顺利推进不可或缺的一环。与此同时,“一二·九”主题教育工作在校内火热开展,基于此背景,为传播冬奥声音,讲好冬奥人的故事,社科博212班成立20余人专题工作组,采访了6位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运动员、志愿者、赛时实习生和科技服务保障人员,以期展现当代青年有担当、爱奉献、敢拼搏的青春风采,凝练“一二·九”精神在历史积淀和时代变迁中书写的新篇章。下面请聆听他们的故事。
共赴盛会,冬奥新局圆满青春篇章
目前正以科技服务保障人员身份参与办奥的付颖瑶同学曾经感觉自己离奥运舞台遥不可及,但当青春与冬奥相遇,聚光灯终于为她打开。经历了多年体育学专业的训练和培养,付颖瑶已具备体育人特有的经验素养,此刻,她正在花样滑冰国家集训队服务运动员备赛需要。“每次想到能这么近距离接触到奥运会的工作,甚至每天吃住都跟运动员在一起,就会觉得这个过程特别神奇。我很庆幸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年代,接受了多年来的专业历练,这也正是我向往的领域,希望自己能真正服务、辅助运动员去完成他们的备赛需要。”谈到参与奥运工作的经历及其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言语所及,付颖瑶尽是感恩与坦然。
没能服务于大型国际赛事,一直是宋琪的遗憾,而今,她成为了一名礼宾专业志愿者,即将在北京冬奥会上参与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的接待和旗帜国歌的管理工作。作为礼宾接待组的成员,不仅要面临接待对象行程紧、变化多的现实困难,也承担着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青年风采的角色担当。同样,标兵组志愿者任艳同学,在收到招募通知之初就毫不犹豫向院系递交了申请,此刻已经进入了紧张的满负荷训练状态。11月7日,北京的初雪一停,任艳就和“战友们”投入了室外排练:“眼前的雪景似乎绘成了赛道,我正在向迎面走来的各国运动员们热情欢呼,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纯洁的冰雪,写就天地人和的诗意;激情的约会,凝聚千万期盼成真。
日月轮转,儿时奥运梦想片刻不忘
时光变迁,深刻了梦想的内涵。
国家体育场礼宾志愿者韩心荷始终对参与冬季运动项目抱有十足的热情与期待。谈到奥运,她的初印象来自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而说起冬奥,她最为关注的是当今花样滑冰领军人物羽生结弦。从花样滑冰运动的局外人到今天会主动上冰尝试简单的技术动作,这位冰上爱好者对体育赛事有着别样的感触:“大型体育赛事是能够传递精神和力量的,我希望能以如火的热情,在冬日为服务对象们带来温暖。”这是韩心荷热情、友好的志愿服务态度,也是众多清华志愿学子虔心奉献、服务大局的缩影。
来自体育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张贝尔早在读研之前,就曾两次前往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打卡,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奥运梦想的种子。目前,她已作为冬奥组委赛时实习生工作400余天,“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的场馆运行设计,编制运行方案,统筹各业务领域和场馆。”与直接服务于竞赛的工作者不同,张贝尔的工作大多发生在幕后,日常化的内容看似创造不出什么宏大的叙事,而实际上,这些工作对保障整个赛事顺利举行和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至关重要。怎样做好公共活动的风险评估,疫情防控状态下人员和车辆线路该如何规划……这些都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问题。
岁月砺金,奥林匹克精神代代相传
在北京冬残奥会上有这样一个竞赛项目,节奏快、强度大,对抗拼抢激烈,攻防转换迅速,球员坐立冰场实现飞跃梦想,这就是残奥冰球项目。崔玉涛在2016年加入国家队,现任国家残奥冰球队队长。与冬奥项目不同,冬残奥会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要承受来自更多方面的困难,加之疫情影响,出国比赛少、大赛经验缺乏也成了队员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不过每当想到有机会在家门口参加冬残奥会,崔队长还是充满底气和信心:“我们一定能打出属于自己的风采,展现我国残疾人文明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也希望能激励更多残疾人热爱体育,参与并享受冰雪运动。”
谈到职业生涯当中的最大收获,崔玉涛认为是自信和友谊。团队的力量给予了他超越自我的信心与永不轻易向困难低头的坚韧。进退之间,变与不变,体育精神在一代代奥运人的奔赴与传承中释放着永恒的生命力。时间拉回到1994年的利勒哈默尔冬奥会,我国速滑选手叶乔波强忍剧痛拼下一枚宝贵的铜牌。这也是叶乔波继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为我国实现冬奥奖牌零的突破后,再次站上冬奥领奖台。赛前手术时,医生从叶乔波膝关节中取出了8块游离碎骨,即便如此,她毅然决定带伤参赛。上世纪90年代,披挂焊接冰刃出征、拼至坐轮椅回国的事迹广为传颂,“乔波精神”,成为见证中国冰雪运动开篇的永恒注脚。
值得一提的是,社科博212班的同学们还有幸收到了来自叶乔波老师的温情寄语。这让工作组的同学们备受振奋,也深知讲好冬奥故事的意义所在。任何一种体育精神都不会只是片刻立于潮头,而会在奔赴梦想的浩浩时代接力中持续闪光,照耀当下前进的底气,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传承“一二·九”,心有冬奥情。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的日子已越来越近,奥运人的故事还在继续。新的时代篇章里,也必将留下每一个奋斗者、服务者、奉献者的印记。
供稿:社科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