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刘冰奖候选人李帮喜:陪伴不缺席、指导不缺位,发自内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2021-12-16

亦师亦友是最理想的师生互动模式。

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回顾李帮喜的育人工作,起点是2013年回国进入清华大学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任教,目前他已经在一线工作了八年。八年以来,他担任过班主任、清华大学实践教学指导组专家等学生工作职务,指导过北京市“挑战杯”特等奖等50余项学生课外学术项目,获得过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SRT优秀指导教师、教学成果奖等荣誉。

概括而言,李帮喜的育人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既建设了本科生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又打造了研究生iMarx人才梯队,还培养了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本科生)获得者刘充等典型个人。具体而言,他把“立德树人为基、教育教学为本、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落实到各个环节,陪伴从不缺席、指导从不缺位。

亦师亦友 陪伴集体成长

李帮喜常说,亦师亦友是最理想的师生互动模式。“课上是严师、课下是老友”是对他与集体共同成长的真实写照。

亦师亦友,要花时间去陪伴。2015年起,李帮喜担任社科5班主任,这是一个由四个专业方向共计90余人组成的实验班。此前,他曾经担任社科32班主任,但是班里有这么多同学一起从入学到毕业,还是第一次。军训时,他就高频率出现在同学们的身边,拍照记录、补给物资,甚至陪伴大家走完了凌晨拉练的20km全程。他不仅重视班级建设、认真对待班级各项事务,经常参加班会等集体活动,而且跟同学们建立了友好亲近的师生关系。此外,他心系班级里的每一个人,不仅经常约大家吃饭聊天,及时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有科研想法的同学推荐相关资源、为有经济困难的同学创造勤工机会,而且坚持在零点为当天过生日的同学发一个小红包到群里表达祝福,“红包金额不多,但是希望能激励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李帮喜与参与军训宣传工作的同学们合影

亦师亦友,要下功夫去引领。李帮喜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一方面,他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并积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他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在关键时刻冲在前面。在入学的第一个月,他就与班委一起组织全班同学参与离退休教职工运动会的集体志愿活动;后来,班级涌现出陆晨等典型个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临近毕业,他引导同学们把个人选择与国家和社会的未来紧密结合在一起,最后,社科5毕业生去向多元,既有人在国外或清华继续深造,也有人到咨询、互联网、基础教育等行业工作,还有人扎根基层投身乡村振兴。

四载一瞬,社科5连续获得清华大学甲级团支部和优良学风班,还先后被评为清华大学先进班集体、北京市先进班集体。李帮喜也获评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说:“这是属于社科5集体的荣誉,能陪伴大家成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就是最美好的回忆。”

因材施教 打造人才梯队

在教育教学方面,李帮喜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研究方向和学科特长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面向本科生,他强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术热情”,通过“教、带、放”三级递进培养,逐渐使本科生具备扎实完整的知识架构,为学术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教”是指教知识、教方法,逐步培养低年级本科生的兴趣,“带”是指带流程,指导高年级本科生体会完整的科研及写作的节奏与规范,“放”通常是面向少部分展现出较强学术研究能力的同学,鼓励并指导其接近“独立”开展工作。

“三字班彭婉、五字班刘充、六字班赵欣然,毕业设计都是我指导的,他们的idea是在我的课上找到的。”提起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李帮喜如数家珍。不只是他们,在三级递进的模式之下,近五年,李帮喜指导本科生学术锻炼计划(SRT)及毕业设计30余人次,大创立项6项(其中3项为国家级,1项为北京市级),学术研究推进计划2人次,“闯世界”计划2人次,“挑战杯”6人次(其中1人次获得第十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特等奖)。

李帮喜与博士生团队在一起

面向研究生,李帮喜以“身心健康、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为培养目标,主要从科研能力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科研能力培养方面,他是研究生遇到任何困难时的“第一消防员”,坚持 “随时都是office hour”的原则进行日常指导。每两周召开一次组会,专门汇报科研工作进展,讨论和攻关学术难题,包括定期开展校际联合学术交流活动,鼓励青年学子交换观点;定期组织餐聚,营造轻松愉快的师门交流氛围。

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他鼓励学生紧跟学术前沿、开阔研究视野,把参加国际会议作为提高能力的重要抓手,目前,已经有3名博士生的研究成功入选经济学顶级国际会议AEA Annual Meeting并做口头汇报

通过对本研学生因材施教的培养,人才梯队建设初见成效,清华iMarx团队已经产出多篇高质量学术成果。博士生发挥理论功底扎实、科研时间充分的优势,研究围绕数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和现实问题;硕士生致力于夯实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基础,为未来进一步深造做好准备;对政治经济学感兴趣的一批本科生积极参加组会,报名SRT开展学术初探,参加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其他学院和其他学校。

不忘初心 深化育人成效

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李帮喜相信,政治思想坚定、综合素质优异的人,才能全面发展。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他指导的本、硕、博学生不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而且在院系团委等学生组织和清华大学校庆等大型文艺汇演中担任骨干力量;本科生刘佳威当选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学生会主席,毕业之后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深造;博士生夏锦清,是大家公认的科研能手,荣获国家奖学金,提前毕业,并坚定回到江西省参加选调,深入乡镇工作一线,服务乡村振兴。

李帮喜与提前毕业回到江西扎根基层的夏锦清

学生中的典型代表还有博士生刘充。他本科期间就在经济学顶级中文期刊《经济研究》发表论文,同时是活跃在校园舞台上的“清华小尼”,先后主持100余场大型活动,开展覆盖3000余人次的演讲工作坊。李帮喜不仅在学术上对他进行指导,更是在生活和品德上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他,让他成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清华人。2018年,他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担任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团委书记、社科9党支部书记期间,个人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带领社科9党支部先后荣获清华大学第二批党建标兵党支部(全校仅10个)、先进党组织;直博入学以来,先后获得未来学者奖学金(2019)、综合一等奖学金(2020)和国家奖学金(2021)。

李帮喜与刘充在特等奖学金颁奖现场

育人成效背后,是李帮喜始终坚持的育人工作理念:立德树人为基、教育教学为本、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经过八年的实践与反思,他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更感受到了莫大的肯定和激励。

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他与学生亦师亦友、他对学生因材施教,他关爱学生不忘初心。未来,李帮喜还会继续奋战在一线,陪伴更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指导更多学生迈出科研创新第一步。他的坚持,背后是一句最朴实也最意味深长的话:因为发自内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李帮喜总结的育人工作理念

李帮喜,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数理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中、英、日文专著3部,先后荣获日本经济理论学会奖励赏、刘诗白经济学奖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奖二等奖。育人工作中,获得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指导班级荣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指导学生荣获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指导北京市“挑战杯”特等奖和SRT一等奖等50余项课外学术项目。

刘冰奖于2015年设立,旨在奖励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取得突出业绩、即将投身科研或管理工作的教师身份辅导员,以及在指导和参与学生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线教师。

来源:清华辅导员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 vic维多利亚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