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21日,河南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全省大部分地区持续降暴雨或大暴雨。毗邻郑州的新乡市也同样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降雨,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汛情,当时正在新乡市牧野区开展独立田野调查的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2018级博士生史书豪不惧艰险,毅然选择参与社区抗汛志愿者队伍,投身一线抢险救援工作,在保卫新乡的抗汛战斗中贡献清华力量。
目前,河南汛情已过,迎来了风雨后的明媚阳光。共青团牧野区委代表牧野人民为史书豪送来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其在危难时刻与牧野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共青团牧野区委感谢信
实践中的党员——红色初心
7月19日至21日,史书豪所在的新乡市牧野区正经历着持续性强降雨。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当地的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损坏。在断电、断网、城市内涝的多重困境下,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然陷入难以保障的危情之中。
汛情就是命令。新乡市各级领导干部迅速展开部署,秉承着“深入一线、坚守一线、指挥一线”的原则投入到抗汛抢险工作中。史书豪所在社区的6名党员干部冒雨出行、冲锋在前,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头等大事,扛起了抢险救援的重任。
7月22日上午,大雨造成了严重的路面积水,严重阻塞了城市交通。此时的史书豪站在住处的窗前,看着窗外道路两旁倒塌的树木,路面近两尺高的积水,还有正在淌水而行的几位熟悉的社区干部身影,内心满是关切。他主动拿起手机,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强烈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与社区居民一道,保卫牧野,保卫新乡。
“身处当时的情景,我并未想太多。因为我是一名党员,那份源于心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允许我退缩。当时我已在当地开展了近半个月的田野调查,和当地居民关系融洽。我始终牢记着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初心。”事后被问及当时因何主动投身抗汛一线时,史书豪这样说。
7月22日新乡市牧野区汛情
汛情下的先锋——清华担当
7月23日,史书豪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外出发放救援物资,他们的任务是把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救援物资安全送到每家每户。然而,被水淹没的道路早已是寸步难行。迫于无奈,他们只能利用铲车一次次地将物资运送到居民集中住宅区,再各自淌着水将一箱箱的物资交到居民手中。
“我们并没有注意水有多脏、有多深,也不会想有多困难、多辛苦,我们只想尽快地、安全地将物资送到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的手中。我们知道每一份物资都是承载着沉甸甸的爱心的,对于那些被困在家里的居民来说,这些就是生活的保障。”
7月24日,由于上游泄洪,牧野区的城市内涝更加严重,多地出现严重水情。史书豪闻知后迅速赶赴护堤抢险一线,投入装沙袋、筑堤坝的工作中。推土、装袋、传袋、筑堤,每个环节紧凑而有序。每个人此时都好似一个防汛袋、一颗螺丝钉,牢牢地扎在自己的位置上,与洪水搏击。
“堆沙筑堤的场景令人震撼,现场是成百上千的党员、群众。大家快速有序地传递着自己手中的沙袋,一直到最终半人高的堤坝筑成,没有人感到辛苦,也没有人想到危险。我身为一名清华学子,清华教会我的是为国为民的担当,能够同牧野人民风雨同舟,奋战在抢险一线,我倍感自豪。”
史书豪等人运输、发放救援物资
“田野”里的学者——社会情怀
“我本是前往新乡市牧野区做田野调查的,后来接连遇到汛情、疫情,便自发投入到当地抗汛、防疫的工作中去了。”史书豪说,作为一名社会学专业的博士生,专业赋予和要求他的是葆有“社会情怀”和“社会担当”。“因此,我也始终关注着社会问题,关切着物力民生。”
“这次经历给予我最深的感受在于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说道,灾情面前,在党员先锋的感召下,无数的人民群众一呼百应,纷纷投入抗汛救援的工作中来,其中不乏老人和小孩。大家都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和不惧一切困难的冲劲,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通过这次深入基层的实地调研,我深切认识到党的领导的制度优越性。正是这种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方能在大灾大疫的危难下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切实保障民生,维护人民的利益。”史书豪表示,未来他要立志做一名扎根中国大地的学者,做一名躬行实践的学者,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清华力量。
史书豪与志愿者接力发放物资
撰稿:吴永涛
供图:史书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