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北京,天朗气清,万木竞秀。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如期在清华园拉开帷幕。
“论坛顺应时代潮流,求解时代难题,为增进中外理解、促进世界和平贡献智慧,日益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思想交流平台。”论坛开幕式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高度评价了世界和平论坛的时代意义。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大国关系、地区热点、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非传统安全等诸多领域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问题,国际秩序和全球稳定正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作为讨论国际安全的平台,世界和平论坛责无旁贷,也应有所作为。”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本届论坛开幕式上向大家发起了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呼吁。
世界和平论坛创办于2012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中国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十年来,论坛坚持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核心原则,影响力日益扩大,已成长为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各国有识之士探讨国际安全形势、探寻破解安全难题的重要平台。
站在新的起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继往开来,在不确定性中促进国际安全对话,增进彼此了解互信,推动思想观念创新,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共识?
这一次,世界将目光再次投向清华,聚焦世界和平论坛,倾听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之声。
破局:引领潮流,探索国际安全对话新平台
“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身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
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第一届世界和平论坛的主旨演讲,言犹在耳、记忆犹新。
他郑重宣布,“世界和平论坛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来自秘鲁、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法国、日本、俄罗斯、欧盟等七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任领导人,21个国家的智库领导人、43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及中国智库、企业家都在现场见证着这一时刻。群贤毕至,举世瞩目。
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第一届世界和平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然而,在举办首届论坛前夕,来自外界的质疑声始终存在。
彼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中国威胁论”在国际舆论场甚嚣尘上。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敏锐地发现,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地位的上升,由中国举办的国际经济论坛、文化论坛等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但在中国举行的国际安全论坛却不多,即使有一些多边的安全会议,也不对媒体开放。
他向时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原国务委员唐家璇同志请示了“组建一个国际安全论坛”的想法,结果两人的观点不谋而合。唐家璇认为,举办国际安全论坛非常有利于促进中国学者与国际学者的交流,也能极大提高清华的国际化水平。
这一设想也得到了校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清华大学决定尝试国际安全方面的公共外交,发起“世界和平论坛”并由唐家璇同志任主席,这也是中国第一个由大学举办的讨论安全事务的论坛。
从“各方共赢:和平、安全、合作”到“世界变革中的国际安全:和平、发展、创新”,从“追求共同安全:和平、互信、责任”到“同舟共济:理解、协商、互助”,从“共同安全秩序:合作、包容、开放”到“应对国际挑战:合力、担当、变革”,从“构建安全共同体:平等、公平、正义”到 “稳定国际秩序:共担、共治、共享”,从“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世界”到“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透过论坛主题的演变,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可见一斑。
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与嘉宾合影
顺势而生,因时而变。在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眼中,世界和平论坛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务实、平衡和合作。“论坛不是只有思想层面的研讨,还关注时事热点寻求解决路径;不是只注重大国诉求,而是注重包括中小国家在内的各方利益;不是为了激化分歧,而是为了凝聚共识合作共赢。”他总结道。
如今,论坛已成为吸引全球战略安全人士积极参与的年度盛会,美国前总统国家事务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等早已是世界和平论坛的“常客”。通过世界和平论坛这种国际安全的“民间外交”,带动中国国际安全公共产品成型也渐成风潮。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曾高度评价世界和平论坛,将之视为从中国发出的和平信号。“清华大学是中国和世界的最高学府之一,除教学,教育,研究,清华举办面向世界的这么一个论坛,邀请世界各国领袖人物,为探讨如何构建亚洲和世界和平提供舞台,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从第一届世界和平论坛就开始参与,在他眼中,论坛已经成为了“最有代表性的、最受尊敬的国际会议之一。”澳大利亚原总理陆克文在今年的发言中对论坛表示盛赞,“世界和平论坛已经是世界知名的国际安全论坛”。
印度原常务副外秘萨仁山在参加论坛后发表文章说,“世界和平论坛这种有多元声音的论坛在印度是举办不了的”。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也深有感触地谈到,世界和平论坛所提供的这种多元国际平台,在华盛顿都是难以找到的,“来到这个论坛,可以使我更好地认识清楚世界将会怎样”。
每到盛夏,来自世界各地政治家、战略家和专家学者都聚首清华,紧扣论坛主题,深入交流探讨,共商亚洲和世界发展大计,为促进本地区乃至全球和平、稳定、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里是世界各国政要共话和平的盛会,是优秀外交官把盏倾谈的舞台,也是顶级国际关系学者交流碰撞的前沿。“世界和平论坛致力于增进互信、凝聚共识、扩大合作,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上升,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务委员杨洁篪充分肯定了论坛的作用。
崛起:开放包容,凝聚多元化合作共识
2017年,“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举办。当徐舟一走进关于中国外交的第九展区,一幅关于世界和平论坛的宣传照片便映入眼帘。“世界和平论坛是这个以外交为主题的展区中唯一一个非官方的国际会议,由此可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力。”他感慨道。
徐舟曾担任多届世界和平论坛志愿者,今年秋天,他将在清华大学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国际关系学系攻读博士研究生。论坛参与者的多元、开放和包容、突出安全议题等特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世界和平论坛的非官方特点,论坛少了一些“大外交”的排场,却更“接地气”。
“论坛开放心态背后的是对于国家强大的自信,只有强大了,才敢于接受批评和包容不同的声音。”徐舟说。
这是一个共同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建言献策的平台——
“全球性”和“非官方性”,构成了世界和平论坛一以贯之的特点,也成为了它在世界的不可替代性。作为中国目前唯一的、高级别的、大规模的、非官方的安全论坛,世界和平论坛旨在通过多元的声音、多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寻求最大公约数,为进行国际安全合作开辟路径。与会代表无论是前政要还是智库代表都不能代表政府,只能代表个人。
在世界知名的国际安全论坛上,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的声音为主流,世界和平论坛是唯一做到发展国家和发达国家声音均衡的论坛。作为世界和平论坛首任主席的唐家璇表示,“论坛始终本着平衡务实的原则,以探讨现实安全问题为己任,既反映大国的关切,也重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努力促进各方加强理解、互信和认同。”这些代表从各自的国情出发,弥补了以往的传统国际会议中发展中国家声音的缺失。
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现场
十年来,论坛既能传递出多元的声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不同角度帮助大家看清当下的世界形势,鼓励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交锋交融,亦能通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的讨论,让大家对今后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有所思考,并进而提升合作的可能。
正如菲律宾原驻东盟大使维尔福多·维拉考塔所称赞的那样,“论坛的讨论坦率而有益,相信这样的意见交流将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这是一个以产生思想为目的的重要国际智识平台——
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活动是评价一个智库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中国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世界和平论坛已成为世界三大国际安全论坛之一,与“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和“香格里拉亚太安全对话”齐名。
埃及前助理外交部长穆罕默德·希格西高度评价论坛所激发出的原创思想和理念。阎学通也强调,世界和平论坛是思想论坛,主要作用在于产生新的思想,这些思想会影响世界、社会,乃至决策。“多数国际安全论坛更强调政策,很少讨论思想。而世界和平论坛是学校组织的论坛,希望就国际安全问题创新思想,有了新思想、新概念,将有助于寻找新的合作方式。”
这是一个在中国加速崛起阶段发挥公共外交作用的平台——
尽管世界和平论坛是非官方的国际安全公共论坛,但中国政府借助这一外交和安全领域的公共外交平台,向世界阐述和解释中国对外政策,以期促进外界对中国对外政策的理解,消弭外界对中国对外政策的误解,早已经成为历届论坛的一项重要内容。
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国务委员杨洁篪、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等国家政要都曾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这些演讲可谓中国外交转型的先声和宣言,受到外界高度关注,在国际上产生极大影响。
例如,2013年6月,新任外交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上发表题为“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演讲。这是王毅外长同年3月上任以来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并完整阐释“大国外交”这一概念。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治学教授克里·布朗认为,世界和平论坛传递了这样一种概念:一个具有建设性的、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希望能同每一个国家都建立起友谊关系。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正处于深刻调整的关键阶段。“中国利用举办世界和平论坛之机,开诚布公和大家探讨安全,充分展现了中国的担当和开放态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评价道。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赵可金和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曹玮从公共外交的视角剖析了世界和平论坛的价值,一致认为“世界和平论坛的举办对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十年间,世界和平论坛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一步一个脚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知名度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拓展,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回答时代之问,见证了共识的凝聚与合作的深化,努力将和平之声传向世界。
突破:美美与共,共同应对全球新挑战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世界的背景下,如何继往开来,促进携手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
疫情时代世界的安全体系如何构建?全球化能否继续?当东亚地区的几个主要国际安全论坛都因疫情被迫停办,世界和平论坛秘书处却决心发挥论坛的引领作用,发起一次特殊的会议。
当时全世界都缺乏办大型网络国际会议的经验,没有任何可以参照借鉴的模版。“第一个吃螃蟹”的世界和平论坛秘书处老师们主动报名了清华大学网络课堂的试验工作。白天,他们奔波于一位位嘉宾的沟通邀请、一次次会议的推敲研讨;深夜,他们与学校网络技术中心的同事们一同奋战,跨越数小时的时差,与在海外的清华学生进行反复测试和演练,摸查与排除技术上的困难,为做好论坛筹备积累经验。
2020年6月16日至17日,2020世界和平论坛特别视频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中英文面向全球同步直播。虽然只有4场讨论会,但产生的国内外影响远超预期——不到一周时间,国内外视频观看人次超过500万次,相关评论点击量突破1400万次。
在这场特别的论坛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强调了世界和平论坛的特殊意义——世界和平论坛为全球战略家促进国际安全合作,探讨如何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安全挑战提供了平台。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世界和平论坛特别视频会议上致辞
邱勇说,新冠肺炎表明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协调一致的国际努力是克服当前危机的唯一途径。本次特别会议将讨论当今世界关切的重大议题,就如何继续应对疫情后续影响,管控大国分歧,避免新冷战的出现,促进国际秩序的良性变化,以及如何塑造开放和进步的国际体系展开沟通和对话。
除了疫情带来的安全风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同样增加了国际社会的不确定性,给论坛的举办带来了更艰巨的挑战。
“举办大型高级别国际会议最大的困难是邀请嘉宾,即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参加会议,”阎学通坦言,“为了使世界战略界知名人士愿意接受我们的邀请,我们在办论坛时特别注意了平等、开放和包容这三原则。平等使嘉宾有同等发言机会,没有人被歧视;开放使嘉宾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包容使不同立场的嘉宾都能表达不同观点。”
世界和平论坛是当前由高校举办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安全讨论会。清华举办这一国际安全论坛,正是受国家安全政策越来越公开的影响。论坛的开放度在不断地提高,这也是越来越吸引到更多外国前政要、智库领导和驻华大使参加的原因之一。
行胜于言。作为世界和平论坛的东道主,清华始终与世界潮流接轨,主动为党和国家的外交战略发挥优势作用,世界和平论坛始终秉持创新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前瞻性的原则,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麦克风”,让世界得以倾听到来自中国、来自清华园里嘹亮的和平之声。
新加坡原总理吴作栋给邱勇校长的信中这样写道,“世界和平论坛是可以就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进行实质性讨论的论坛”“能在地区智库合作中发挥关键作用”。
论坛发展至今,已有上千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和智库领导人前来报名参会,会议的内容被翻译成了十几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论坛已成为让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平台。
2021年7月4日,言论交锋的火药味弥漫在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的“重塑大国关系”的主题讨论会场上。
“如果有人能举出一个例子,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中国以外的任何一个人,那我就谢谢你。”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怒怼西方对中国“意识形态输出”的不实言论,掀起了现场激烈的掌声。仅这个片段的报道点击量,就超过 4.1 亿次,迅速成为国际舆论场的热点,人们的目光纷纷投向了“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和平论坛。
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阻断人员流动之际,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以“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为主题,通过线下会议、线上线下融合会议和线上会议三种形式进行。1场媒体吹风会,3场大会演讲,2场大会讨论,16场线下小组讨论,5场线上小组讨论......嘉宾们围绕国际秩序变化趋势、重振多边主义、创新区域合作、重塑大国关系等主要方向,对国际合作与全球稳定面临的新挑战进行深入探讨,得到大量海内外人士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此次论坛规模之大、议题之多、焦点之广、讨论之热烈、嘉宾级别之高、媒体报道之多元,纷纷创下了历届论坛之最。214家媒体和平台,共32种语言发表了558篇相关报道,论坛相关视频点击量超过5.9 亿次,头条曝光量超过 2.7 亿次,频频登上国内外社交媒体热搜榜。国际主流媒体彭博社、路透社、纽约时报、经济学人、今日俄罗斯等都主动报名参会和报道论坛活动,获得良好传播效果,在疫情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国际交流平台作用。
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世界和平论坛十年办会声誉的积累结果。开放包容,能够容纳多样化声音,真正实现自然的交流,正是世界和平论坛的生命力所在。
风劲帆满海天阔,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滚滚向前,世界和平论坛即将迎来新的节点。
携手同行再出发,启程远航正当时。中国这艘巨轮将乘风破浪、坚定笃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践行新安全观,与各国一道,守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如王毅外长在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所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清华校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和宽广胸怀,也十分契合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抱负担当。
展望未来,清华大学也将继续从中国,从北京,从论坛,向世界发出和平的声音,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起强大合力,推动世界向着更美好的新征程前进。
来源: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