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由博鳌亚洲论坛主办、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承办的“亚洲的共同愿景:多元与共通”分论坛成功举行。论坛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主持。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发表书面致辞,日本国立京都国际会馆理事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明石康(Yasushi Akashi),韩国世宗研究所理事长、前任韩国总统统一外交安全事务特别助理文正仁(Chung-in Moon),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际政策与战略学院教授、美国前副助理国务卿谢淑丽(Susan Shirk),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张蕴岭,美国前驻阿富汗大使、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教师艾江山(Karl Eikenberry),澳大利亚全球基金会秘书长史蒂夫·霍华德(Steve Howard)等嘉宾参加论坛并发言。
傅莹说,亚洲各国沿着自己的历史轨迹发展起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宗教传统,在经济发展上也处于不同阶段。然而,各国人民对亚洲的和平、发展和开放融通有着共同的期待。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在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经济和国际交往的多重困难和挑战之际,更加需要亚洲各国携手应对各种挑战,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前进。
吴江浩在书面致辞中表示,深厚的历史渊源成就了亚洲的多彩文明和发展奇迹,鲜明的地域特色涵养了亚洲和谐相处、合作共赢、命运共通的文化价值理念,时代发展赋予亚洲新的使命担当。中国与亚洲邻邦的交往史,也是中华文明与亚洲各国文明共生互鉴、相互成就的历史。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成为引领世界潮流与人类进步的新航标。中国愿继续同亚洲各国一道汇聚东方智慧,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文明交流,为亚洲价值更好助力全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明石康表示,亚洲文明古老又多元,亚洲国家的担忧和命运都是共同的。重建世界秩序需要国际机构的引领,特别是在应对疫情问题上,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在全球和次区域平台上充分交流和共享资源。亚洲国家在这方面有成功之处,也面临严峻挑战,需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合作。
文正仁谈到,亚洲国家面临的两个最大挑战是疫情和中美关系的紧张。中美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希望两国能走向合作,而不是冲突对抗。韩国等其他第三方国家要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实现世界体系中权力的平衡。
谢淑丽认为,中国周边环境复杂,迄今外交战略是成功的,这得益于中国展现善意姿态,注重通过多边机构倡导合作,也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但是近年中国周边领土争议问题突出,中国能否成功构建周边安全缓冲区域,取决于能否处理好与邻国的矛盾。希望美中也能够回到合作轨道,与亚洲各国共同努力,维护本地区和平与稳定。
张蕴岭表示,从东亚的角度看,亚洲合作取得很大发展。东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寻求合作,以包容和耐心的态度对待地区分歧,体现了亚洲地区多元共存的特点。近年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设立、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取得进展等等,都是成功的案例。但是,在传播亚洲合作经验方面,需要加大努力。
艾江山表示,美国需要解决自己内部的问题。美中竞争性合作不仅表现在亚洲,还体现在全球层面。如何建立亚洲的安全框架,保证海洋自由,使亚洲实现权力的平衡至关重要。现在美中关系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如何更好地解决争议,建立一些规则,让竞争使我们变得更好、使世界变得更好。否则,未来的前景将是灰暗的。
霍华德表示,澳大利亚文化传统基本上源自欧洲,在地理上是亚太国家,应该成为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促进更多的对话交流。除了官方之间应该对话,人民之间的交往也非常重要。中美两国的合作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等全球治理问题非常重要。
最后,针对嘉宾发言,傅莹谈到,在亚洲地区构建安全治理框架,需要考虑所有国家的安全需求,在亚洲合作深度发展的大背景下,搞排他性军事同盟,以此作为亚洲安全的基点,是不合适的。如何保证亚洲地区的安全,如何构建一个更大的安全网,把大家的安全利益都包容进去,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张蕴岭对亚洲未来发展提出三个建议,一是发扬亚洲国家缓解矛盾、助力合作的传统,二是避免中美走向全面对抗甚至是冲突,三是建立应对疫情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
嘉宾们还回答了现场观众关心的问题,包括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放、亚洲经验的传播、中美博弈对亚洲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