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傅莹新书《看世界2》发布暨研讨会举行

2021-02-04

2021年2月4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与中信出版集团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达理礼堂联合举办“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 《看世界2》研讨会暨傅莹大使新书首发分享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薛澜,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院长、教授彭凯平,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教授达巍参会研讨。会议由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资深主持人刘欣主持。清华大学师生和现场宾客共二百多人分别线上和线下与会。

傅莹发言

傅莹介绍了新书,谈到从看世界第一部到第二部的成书过程。她说,在近年国际风云变幻的背景下,《看世界2》的内容集中于外界对中国有哪些关注,中国对一些问题怎么看。傅莹说,这段时间国际形势变化很大,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变动的年代,更加需要学习,增强对国际事务和国际知识的了解,在宏大历史的视角下更好地理解总书记的思想和观点。中国在走进世界舞台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传播,在国际的信息库中尽可能多地增添源自中国的素材和信息,形成客观的国际形象。

傅莹表示,传播的使命是增进了解,相互了解是信任的基础,而信任是合作的基础。本着这样的愿望讲话就必然是真诚的,就会从对方的理解能力和接受度出发,注重讲话的依据和说服力。

薛澜发言

受邀嘉宾交流了对傅莹新书的看法。薛澜认为,这本书为读者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理解指南,建构了三层视角:第一,我们如何看世界,以理解国际格局、全球化、世界技术之变为基础。第二,世界如何看我们,用作者珍贵的亲历为我们了解国际社会的中国认知提供了一面镜子。第三,跳出非此即彼的立场,从第三者视角反思“世界与中国的相互认知”。从字里行间能够体会到,中国如今需要通过更加丰富多元的层面和方式加强与世界的相互认识和沟通。

彭凯平发言

彭凯平将《看世界2》置于信息的不同语境中,分析其蕴含的“看什么”和“如何看”的两重含义。他认为这本书为大家展示了一位前外交官的经历和艰辛,点出了需要了解的一些重要问题;看世界既要求人们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也要理解其背后的根源性问题,形成自己的原则和认知取向。傅莹提供的是一部帮助大家“看一看世界本来的样子”的教科书。

达巍发言

达巍认为,《看世界2》为读者呈现了看世界的三个基本脉络,即看世界格局、看全球化、看技术变迁。同时,傅莹在“看世界”的过程中体现了强烈的对话意识,包括人与人的对话,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看世界”也是一个中国学者对世界的思考过程,通篇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反思性。此外,书中包括了傅莹亲历的外交故事,引人入胜,可读性很强。

在答问环节,嘉宾们围绕听众的各类提问进行了研讨。在《看世界1》中有过这样的话:“中国的困难在于,突然被推到更高的平台上,就像上到舞台却背对观众的人,常常觉得自己仍然是看客”,那么大家认为现在中国是否已经转过身来了呢?傅莹表示,这个“转身”表达的是一个过程,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和复杂,无法一蹴而就。我们需要耐心、抱有期待,同时不断地努力完善中国的对外传播和形象建设。薛澜说,在国际舞台上发声需要学者们有更大的勇气、更加主动作为。彭凯平则从社会科学“角色扮演”的理论出发,认为“转身”也许不能完全自主控制,聚光灯和镜头会展现出舞台上的角色和他们的表现。达巍说,从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二战后真正确立国际主义外交路线,美国的“转身”用了50多年的时间。中国的“转身”可能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要有“正在转身”的意识,以及“转身”过程中的管理。

傅莹与三位嘉宾还回答了线上收集的和现场提出的问题,涉及世界格局、中美关系、中国国际形象传播等。

研讨会现场

《看世界2》近日已由中信出版集团正式出版发行。这本书是2018年出版的《看世界》续篇,收录了傅莹在2017年至2020年发表的文章、接受的采访,还收录了关于国际格局和国际传播的两篇讲课稿。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 vic维多利亚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