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以“全球抗疫的侨界担当”为主题的中国侨联讲师团首次在人民网宣介亮相。
中国侨联副主席齐全胜、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中国侨联公益事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何继宁、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分别从讲好抗击疫情的中国故事和侨胞故事、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携手海内外侨界爱心人士共同抗疫、海外华商抗疫等角度发表评论。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在人民网主持节目。
龙登高教授做了题为“全球抗疫命运与共,华侨华人共克时艰”的演讲。以下为发言内容:
亲爱的侨胞朋友们,网友们,自从1月底以来,我的朋友圈就有了新的内容,让我非常的感动,因为我的朋友圈当中有海外的侨领、华商和我的学生,在这个时候他们都是为武汉的疫情而忧心重重,他们到处去收购抗疫物资,通过海关运回中国,他们在朋友圈中交流怎么去克服各种障碍,让我非常感动。因为他们自己都不是做这方面的生意,而且那个时候又是春节期间,但他们放下手头的事务,全力为武汉和中国抢运送抗疫物资。我深受感动,可以说每一个故事后面都有感天动地的奉献。因为这样,我们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和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发起和组织了海外华商谈抗疫在线观察系列活动,到现在共覆盖6大洲12个专场,昨天是澳大利亚专场,此前是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各个专场。
通过这12个专场,我们收获很多,因为我的研究主题就是海外的华商和华侨华人。现在我把我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关键词就是华侨华人对中国不可缺少、不可替代,这是让我深受感触的。
第一点,海外侨胞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特别是在重大历史变迁和大灾大难面前华侨华人的作用,历史以来都是这样。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还是长江洪水、汶川地震,到今天的抗击新冠疫情,华侨华人急祖国之所急,全心的投入祖国的抗灾事业当中,可以说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刚才我们各位嘉宾谈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我这里也有很多的感人故事。但是,我只想说一点,在抗疫的过程当中,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千辛万苦,同时在疫情之后,现在中国进入了后疫情时期,他们仍然在关注着家乡和祖国,采购原来疫区的产品,帮助经济复苏。真的令人感动。
第二点,华侨华人在当地遇到疫情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个人自律、企业警觉和社区互助,这使得华侨华人在当地新冠疫情感染率比较低,甚至在重灾区创造了零感染的这种奇迹。个人自律,体现在率先戴口罩和减少外出,而企业的警觉就是在生意最好的春节期间,他们自觉地做好防护,甚至暂时关闭起来。而社区互助,侨团的互助,可以说在这方面更让我们有着深刻的感受。比如说各地侨团,无论是西班牙、澳大利亚,都成立了热线小组、抗击疫情援助中心来介绍中国的抗击经验等等。德国侨领发起了德国侨胞防疫自救工作委员会、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在封城期间,调派了多名武装保安,为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提供生活和安全保障。美国当地的华侨华人利用微信平台,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互助SOS群,去支持中餐馆,送餐,开展线上的防疫讲座,积极参与抗击疫情保障工作和生产等应对工作。这些预防工作,比许多政府做得更好更早更有效。
在这过程中,侨领的作用非常凸显。海外侨领相当传统中国的士绅。士绅在基层社会产生很强的核心作用和组织作用,侨领就是在海外华人社会当中的士绅,他们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组织者、领导者,而在这次抗疫过程当中,侨领的领导力得到了提升,而华侨社团的组织力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点,华侨华人与当地民众共同抗疫,贡献力量,践行社会责任与担当,塑造了华侨华人的新形象。在这里我想讲一个口罩的故事。华侨华人在各国率先戴口罩,却遇到了异样的眼光,甚至一些歧视。有些华人华侨就跟我说,为了给他们面子,我就不戴口罩吧。我说千万不要这样,不要给他们面子,而是要给他们性命。是面子重要还是生命重要?为什么欧美各地政客在疫情初期他们鼓吹不必要戴口罩呢?有的人说,这是欧美的文化,他们不戴口罩。我说这是错的,我个人见到最早戴口罩的就是他们,在北京雾霾天气中,我们好象没什么事,但是他们戴起了口罩,这是我见到的最早在公共场合戴口罩的人。并不是说欧美人不喜欢戴口罩,中国文化喜欢戴口罩,没有这么回事。而是什么呢?欧美政客,他们面对着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仍然心怀着傲慢与偏见。所以,他们就强调洗手而不鼓励戴口罩。当然,现在已经改变了,现在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他们都要求甚至强制性的要求戴口罩,这可算是一个中国的经验。
华侨华人是最早在欧洲、在美国戴口罩的。到现在,世界各地戴口罩已经成为了抗击疫情的第一应对措施。所以,有美国学者说,华侨华人在美国抗击疫情的过程当中树立了榜样,作出了贡献。而澳大利亚的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华侨华人,他们为澳大利亚抗击疫情所作出的贡献。当然,华侨的贡献远不止是戴口罩,他们还支援当地的社区,给他们派发口罩,给他们捐献防护物资,给他们各种方面的支持。美国北京联合会成立了守望相助防疫紧急救助小组,把家里储备的口罩、手套都捐献出来,给更需要的人;新加坡华侨企业积极采购抗疫物资来帮助当地社会和华人;巴西华人协会与当地教会合作,向巴西穷人分发数以千计、万计的基本食物来等等,这些事例很多。
第四点,华侨华人在当地纠正了一些不实报道,面对着歧视,理性发声,维护中国形象,促进中国与所在国的交流与友谊。
华侨华人致力于对话而非对抗,因为许多的偏见、误会其实就是来自于缺乏沟通,缺乏交流。而华侨华人的特点就是沟通中国与海外世界,这是他们的所长。对于各方的一些误会与偏见,他们可以设身处地地去理解,知道怎么样去克服这种偏见。对于国内所获得的不实的信息,他们尽快第一时间给予纠正,使得国内的民众能够得到海外的准确信息。我们举办海外华商抗疫在线系列观察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让准确的信息能够在中国和世界各地进行交流。在俄罗斯,媒体应该来说总体对中国还是比较友好的。但是有一次发生误会,把疫情称为“中国新冠”,当地的华侨华人发现了,第一时间就去进行交涉,很快他们就把这个不当的说法撤下来了。像这样的事情,我们在国内的人是无法做到的。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华侨华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不可缺少的。
几乎在各个国家,这种现象都经常会看到。比如说法国华人和亚裔主动参与到反歧视反种族主义、反排斥和反污名化的抗争当中,通过网络发声、法律援助与追责,甚至也有一些艺术形式的发声,当地人喜闻乐道的形式去传播正能量。特别是第二代、第三代的华人,在这个时候也站出来了,他们对当地社会更了解。所以,他们以当地民众所熟悉的方式去向他们解说,通过各种媒体去介绍华侨华人、去介绍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华侨华人,还深入到主流社会当中,和高层政府当中,去推动主流社会和高层政府与中国的交流。比如说巴西的华侨,在驰援武汉过程中遇到了障碍,他们就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巴西外交部,使得这种抗疫的物资能够成功地运送到武汉。凡此当然只有华侨华人才能够做得到。
第五,我的另一个深刻感受,就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紧密连接,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可分割,华侨华人的作用将会更为凸显。
大家知道消毒液在抗击疫情当中是最为重要的,而消毒液最大产地就在武汉,武汉一停工,全球的消毒液就供不应求了。所以,全球离不开武汉,当然,武汉也离不开世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像日本、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已经是中国了。它们跟中国之间,世界各地与中国之间都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实际上是相互离不开了。但是疫情期间,国界又成为了各国之间交流的一个障碍,许多国家关起门来,而且更为重要的,经济保护主义又抬头了,比如说特朗普政府。国家保护主义对抗击疫情是有害的,对于疫情之后的全球化也是有害的。而华侨华人的特点就是在中国和世界各地之间的桥梁,他们突破国家的障碍、制度的障碍和文化的障碍,来推动生产要素与资源的全球化流动与配置,从而创造财富。各地华商透过其国际网络,可以说在疫情期间就对冲了国家保护主义,许多政府关起门来成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障碍吗?华侨华人、华商以其不可替代的角色和作用来推动合作。比如说,78个国家的湖北籍侨团联合起来采取行动,这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际机构达到这样的效果。5个国家的四川侨社,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的四川侨社联合起来,英国缺乏什么,他们就从其他国家去支持;美国缺什么,其他国家的四川华侨去支持。所以,这事实上是华侨华人跨国社团推动资源全球化配置。应该说,海外华商克服跨越国界的障碍,排除制度与文化的障碍,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尽管现在因为疫情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华商的影响事实上是更大的,因为他们的特点是跨越国界,当国界被封锁和强化保护时,他们受到的损失和影响是最大的。但是,海外的华侨华人与华商,历史以来就具有企业家精神,就能够克服各种障碍,就能够排除国界的困难和文化的阻碍去创造财富。
我们所举行的海外华商谈抗疫在线系列观察,事实上就是依靠海外华商而实现的一种创新。12场连线,30多个国家几十位华商和教授,过去如果我们要组织起来,是非常困难,成本很高的。而在疫情期间,面对着共同的敌人,同时借助新的技术工具,那就是腾讯会议或者zoom会议,我们克服了现实当中遇到了国界障碍,在云端之上可以克服这些障碍。所以,我们在各国华商的支持之下,在中国侨联的支持下,顺利举行了12场华商谈抗疫,传递了准确的信息,传递了正能量,体现了华商的创新。
我也相信在后疫情时期,全球各地的华商将会一如既往地克服各种障碍,迅速走出低迷、走向复苏,为全球抗击疫情与经济复兴,作出他们的贡献。在这里我也祈福全球各地的华侨华人,特别是向在欧洲、美国、拉美以及东南亚,当然也还有非洲、印度、中东各地的疫情期间的华侨华人,能够借鉴中国的经验,吸取某些国家的教训,保障自身的安全,同时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新的贡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