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晚上,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弘毅教授做客2013年第1期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沙龙,并进行了题为“微电子技术进展”的学术报告。五十余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师生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由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所长杨舰教授主持。
陈弘毅教授从四个方面展开了报告:(1)微电子科技创造的奇迹,(2)半导体产业的发展,(3)我国的半导体产业(4)硅基CMOS驱动的半导体技术进展。在报告中,陈弘毅教授首先指出从1947年12月晶体管发明算起微电子科技65年来发展的特点:已经形成了每年超过三千亿美元销售额的巨大世界半导体产业,集成电路(IC)制造的特征尺寸已达到22nm,芯片集成度已至吉规模,加工的晶圆直径进入300mm(12英寸)时代,IC的规模已达到把整个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的阶段。陈老师接着介绍了半导体发展的历史:从1947年12月Bell实验室诞生第一个晶体管,1958年8月第一个集成电路的出现到1960年第一个MOS晶体管出线,1971年7月Intel公司生产出第一个微处理器,微电子在短时间内有着巨大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陈教授接着介绍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国务院(2000)18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把发展微电子技术放到21世纪战略地位上。最后陈教授介绍了硅基CMOS驱动的半导体技术进展和21世纪微电子科技发展的方向:未来的微电子科技将由集成电路(IC)向集成系统(IS)转变,以及由微电子学向纳电子学转变,最后陈老师回答了大家的提问并和大家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活动结束后,杨舰教授对陈弘毅教授的讲座表示了感谢,部分参加讲座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