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7日下午,樊富珉教授做客清华“社科大讲堂”,为同学们做了一场题为“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的精彩报告。樊富珉,现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注册督导师、中国科协全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等,是积极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方面的专家。
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软环境,也是社会和谐的体现。樊富珉教授指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的政府报告都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已是国策,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是时代的呼声。樊教授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列举了普通民众、精神病人以及干部官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探讨了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和环境因素。她认为,心理健康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个人躯体健康、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发展;心理不健康给社会带来健康受损、经济受损、效率受损、危机频发等多方面的危害,导致社会不和谐。因此,心理健康是我国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樊富珉教授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分析了心理健康的定义、表现、评估和测量以及心理健康的意义。她还和同学们探讨了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的关系,并鼓励同学们坚持做好“每天记录三件好事”的积极心理学干预。樊教授客观分析了我国心理健康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策略。她认为,从心理健康干预的发展历程来看,促进心理健康,预防重于治疗。一方面,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转变,即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模式到心理品质培育模式的转变,也就是从助人到育人模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个人、家庭、团队、组织、政府、社会甚至国家层面都要努力,都要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心理健康很重要,促进心理健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樊富珉教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表达感恩、希望和尊重;挖掘自己最大的特点和潜质并发展;培养自己积极的目标和健康快乐的心态,使社会充满朝气和动力,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发展。
讲座结束后,樊富珉教授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