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余埃特(Armel HUET)教授主讲法国社会学的兴与衰及其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启示

2014-10-23

2014年10月20日下午,法国社会学资深教授,社会人类学家,雷恩二大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所创始人余埃特(Armel HUET)教授在熊知行楼举行了一场主题为“法国社会学的兴与衰”的讲座,3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并进行了互动。本次讲座由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心主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张小军教授主持,系费孝通学术系列讲座第十四讲。感谢中央民族大学庄晨燕教授雅致精确的翻译化解了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图为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余艾特教授就指出法国社会学现在面临的挑战是要从强国的社会学走向没有边界的社会学,要从法国的社会学走向一个在法国的但是是跨文化的社会学,通过反思法国社会学的发展史,可以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讲座分为四个部分:法国社会学发展史、法国的社会学家、法国社会学的短板和缺陷及法国社会学的重构。

法国社会学真正的根源是西方传统文化的产物,因此要了解法国社会学就要追溯到古希腊哲学、犹太基督教神学与文化、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圣西门、孔德强调社会学的科学性,希望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和改造社会,在他们看来社会学的原则、使命和角色在于研究者要从生活中抽离从而对其进行思考,同时对社会进行理想型构,思考社会以便改造社会。但社会学要成为一个学科还有一段路要走,涂尔干等社会学家发挥了重要角色。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代社会学家,包括涂尔干、莫斯和塔尔德确立了社会学学科的地位;二战前后(1940-1960)第二代社会学家,包括乔治•弗里德曼、罗杰•巴斯蒂德、乔治•古尔维奇、雷蒙•阿隆等,使社会学进入高校;二战后三十年第三代社会学家,包括列维-斯特劳斯、亨利•勒弗尔、米歇尔•福柯、皮埃尔•布迪厄等,奠定了社会学的理论基础。至此,达到了法国社会学的鼎盛期,社会学无处不在,它参与塑造民众表征和思维,社会学家“无孔不入”,社会学学术机构蓬勃发展。不过,在此之后,社会学却渐渐走向穷途末路,现在正是反思的时候。

图为余艾特教授在讲座中

现在法国的社会学家多是二战后“婴儿潮”的产物,社会的剧烈变动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法国的社会学家正面临着更新换代,一方面,他们不再进行宏大意识形态理论的生产,另一方面,社会学的职位正逐步去学术化。

接着,余埃特教授尖锐地指出法国的社会学存在着“七大病症”:一、社会学“学术化”:各自为政、勾心斗角、缺乏协作,同一个系的老师都不关心同事在做什么;二、忽视乃至无视非学术社会学职业的发展,导致科研机构外的社会学岗位被瞧不起;三、研究对象越来越分散,然而,体制之外的研究却被定性为社会学的灰色研究;四、理论、方法缺乏创新;五、社会学知识无法整合、利用,社会学家很难从前人或同代人的研究中吸取经验,导致重复研究,甚至更差的研究;六、学科传承的危机,社会学的培养重点应该从知识掌握转向能力培养;七、无法改革,如果不进行重构,死路一条。

社会学要想走出目前的困境,必须重新思考学科边界,进行重构。重构有三条路径:一、以人类学的方法重构社会学,用交互人类学的方法试图去理解研究对象,接受质疑,在之一种推动研究向前发展;二、重新思考社会学职业,不只是培养研究人员,更多的是要培养社会实践者;三、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法国的社会学要走出法国文化的框框,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未来社会学的发展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国际层面的文化交流能够带来理论创新。

图为张小军教授为余艾特教授颁发讲座证书

张小军教授指出当下中国的社会学也面临着与法国社会学类似的困境,法国社会学的兴与衰能够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

最后,余埃特教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短暂的互动。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 vic维多利亚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