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带领中国代表团参加第一届世界积极教育大会

2016-08-10

在刚刚过去的7月18至20日,三十多位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教育领域的大师们齐聚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参加由国际教育联盟(IPEN)主办的“首届世界积极教育大会”。世界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英国威灵顿公学校长谢尔顿爵士、世界积极教育联盟秘书长詹姆斯·欧索纳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系教授安吉拉·达克沃斯、清华大学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等专家学者们为与会者提供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盛宴。

“首届积极教育大会”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千名学者、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他们围绕着“积极教育”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本届大会的主席——英国威灵顿公学校长谢尔顿爵士特别指出,由一百多名来自中国各地的代表组成的强大的中国代表团是大会最显眼的亮点之一。

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带领的中国代表团,是本届大会除东道主美国之外,参会人数最多的团队。该代表团由清华大学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发起并组织,参会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中有心理学、教育领域的学者,也有普通的一线教师,还有社会企业的人士。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对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兴趣浓厚。通过这三天的大会,他们积极地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颇丰。

积极教育“中国论坛”

当地时间7月19日晚,首届“世界积极教育联盟”大会“积极教育中国论坛”在达拉斯洲际酒店拉丽奎厅(Lalique room II)举行,本次大会的五十多名代表参加本次论坛。

论坛由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办公室主任赵昱鲲主持。国际积极教育联盟秘书长詹姆斯?欧索纳斯(James O'Shaughnessy)和国际积极心理学会秘书长詹姆斯·鲍威斯基(James Pawelski)参加了“中国论坛”的开幕式。他们在讲话中都特别提到,中国代表团的参会是对世界积极教育运动的伟大贡献。

欧索纳斯特别指出:"当中国教育工作者希望学习国际的教育理念和积极教育在世界各地的实践时候,国际积极教育界也希望看到中国的积极教育实践,希望从中国人民的教育实践中得到智慧、灵感和具体可行的方法。"

在当晚的积极教育“中国论坛”上,彭凯平教授作为国际积极教育联盟常任理事为“中国论坛”致开幕辞。随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老师、长沙湘郡未来实验学校校长高晓苏老师、大连金普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部主任幺洪福老师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教育实践;香港城市大学岳晓东教授和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的郑先隽、倪子君、安妮也分别介绍了他们积极教育的研究成果。

彭凯平教授认为:“中国代表的发言确实没有辜负世界积极教育界的期望。”他同时也指出:“在当前仇外口号当红,谨言慎行当道的语境下,所有参加‘中国论坛’的发言者和参与者都能积极踊跃地分享中国人在积极教育方面的成功故事,而且是如此的生动、幽默、充满激情,让世界听到了中国人的声音,看到了当代中国精英的风采,弘扬了真正的爱国之心。”

彭凯平教授在大会的发言

在这次“世界积极教育联盟”首届大会上,彭凯平教授作为大会的特邀嘉宾作了题为《积极教育在中国》的大会发言,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特别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态度对中国积极心理学的正面影响。

同时,彭凯平教授也指出,很多人误以为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上世纪90年代突然冒出来的新兴学科,其实并非如此。它的兴起,不但继承了心理学中早己存在的人本主义精神,也是上个世纪末期人类思想界和学术界所达成的一种共同认识。比如:关于人的积极心理体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特尔曼对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讨,以及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包括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由此产生的人类潜能研究也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源自于人类思想界的大反省。反省的结果就是大家逐渐意识到,人类之所以成其为人,靠的是人性,而不是动物的本能。这就导致一次针对过于强调理性主义而产生的人性偏“恶”的悲观思想的大转变,认为人类其实是在往积极的方向发展的,从而产生了很多有影响的著作,比如《道德动物》、《社会动物》、《天生善良》,以及有一段时间很火的《人类简史》和《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也促使积极心理学正式迈入公众视野。

彭凯平教授最后总结说:积极心理学是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过程和力量,包括善良、自律、道德、理智;还包括其他积极心理学学家正在研究的宽容、责任、希望、感恩、坚韧、审美、想像、创造和智慧等等。积极心理学不仅仅是一个研究领域,而是一个理念、一个角度、一种观点;它既是人本主义思潮的一种延续,也是我们大家换个角度去看问题的一个窗口。它促使心理学家重新去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

清华附小参会:三个‘首’里程碑事件

在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的邀请下,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参加了首届世界积极教育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清华附小积极教育模型》的报告。清华附小作为清华大学积极教育的实验基地,窦校长作为清华附小积极教育心理学践行团队代表受邀参会并二度发声,清华附小积极教育心理学的“三个‘首’”里程碑事件随之诞生:

01

清华附小首次参加首届世界积极教育大会;

02清华附小首次代表基础教育在大会上做专题发言;

03清华附小首领“中国之夜”小学积极心理教育模式探索。

在清华附小,学校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把关心人、引导人、提升人的生命品质作为学校核心命题。在与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的合作下,他们尝试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清华附小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在学校文化之中。

儿童只有在安全的、温馨的、自由的静态校园环境中,孩子才能够健康、阳光、乐学地成长。与之对应的,还有动态活动构成的校园文化,如:图书义卖、暑期公益、春节送福字等活动所体现的主动给予,正是我们最美好的祝福。

其次,积极心理学也被融合在学校课程建构之中。

清华附小积极进行“1+X课程”建构。“1+X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和ipen的宗旨很像,在ipen看来,一个完整的人不仅要关注其学业的能力也要关注其品格的发展。“1+X课程”当中的“1”关注就是学生学业的部分,而“X”关注的就是学生的各项素质能力的发展,当然也包含着各项品质,它是共性与个性的融合,学习与品质的兼顾。

面向全体学生,清华附小在课程实施中要求同学们露出微笑的面庞、学会感谢的鞠躬礼、竖起赞美的大拇指。面向个体学生,清华附小一方面搭建水木秀场,让有特长的孩子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面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了种子教室、私人订制成长计划,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最后,清华附小大胆尝试,将积极心理学课程化,制定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提供课程方法、增进课程评价……

学期末,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喜欢这个课程(86.0%),并认为课程有收获(79.4%),表明整个课程总体而言非常成功。61.8%的学生认为增进了自我了解。这是学生报告最大的收获。除此之外,学生还认为在改善了情绪、改善了生活习惯和态度、改善了他们的师生和家庭关系也有收获。

清华附小成志教育的使命在实现过程中,有了积极心理学的照耀与润泽,提升了幸福指数,激发出了学生的无尽潜能。

为期三天的“首届世界积极教育大会”已经完满落幕。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不管是中国的代表团还是外国参会人员,都觉得收获满满;思考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并已带着各自的实践计划返回家园。在此,有必要再次强调一下彭凯平教授所提出的中国积极心理学的“351计划”——即中国积极心理学工作者的心愿,到2051年,中国的整体幸福指数升至世界第51位,同时中国有51%的人感觉自己幸福——这也就是我们要大力宣传积极心理学和倡导积极教育的原因,是我们积极心理学人深深的中国情怀!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 vic维多利亚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