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社会学家李强主讲“人文清华”讲坛第三场: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2016-04-22

清华大学新闻网4月21日电(学生记者郑润民)李强是著名的社会学家,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院长,社会学系教授,长期关注中国社会分层与社会结构问题,是中国社会分层研究领域的权威。

从研究贫困问题开始,李强渐渐进入其重点研究领域——中国社会分层的研究。重科学实证、解决社会转型中的现实问题、寻找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李强一直追寻的路径,也是清华社会学传统不变的根。1999年,清华社会学系复建,李强担任首位系主任,陈达、费孝通等几代人开创的清华社会学传统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今年正值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建系90周年,李强来到“人文清华”讲坛,对以上他的重点研究领域进行进一步阐释。同时他还从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出发,讨论他如何看待社会学,中国该如何应对社会结构紧张等问题,并对“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给出解答。

李强在新清华学堂发表演讲“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

演讲伊始,李强对橄榄型社会的概念做了解释。所谓橄榄型社会,是普遍认为较为稳定的社会结构。如何断定一个社会属于何种社会结构,需要从社会学上对其加以测量,“国际社会经济指数(ISEI指数)”测量就是其中一种方法。2000年中国属于“倒丁字型”社会结构。这一观点,为转型中国突出的社会问题找到了根源。

借助具体数字分析,李强认为,到了2010年,中国已经进入“土字型”社会。通过农民、体力工人以及技术工人所占比例的变化,可以发现,城市与农村、大城市与小城市、有户籍居民与无户籍居民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如果说前三者已经实现了橄榄型社会,后三者则还处于落后的状态。

李强演讲。

此外,不同区域之间的职业结构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东部收入中产、职业中产和教育中产的比例在过去10年均有较大增长,平均上涨幅度都超过了10%。而西部收入中产、职业中产和教育中产的比例都缩小了。由此可见,过去10年里,东部大城市的中产阶级规模在不断扩大,而西部小城市的中产阶级在逐渐缩小。

可以说,社会结构的演变十分艰难的。从倒丁字型到橄榄型,中国社会的转型如何实现,这是李强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如何为底层建立上升通道,更是他思虑所在。

目前中国在努力推进社会结构的优化,橄榄型社会由于其优点成为中国社会转型的考虑。但是实现橄榄型社会需要一系列的条件。李强从从管理阶层、科技队伍、教育以及社会福利等四个方面对对此做了详细阐述。

李强演讲。

演讲中,李强还比较了中产社会与橄榄型社会的异同,着重阐释了“谁是中国的中产阶级”、“怎样培育中产社会”两个问题。在他从宏观到微观的诸多思考中,可以感受到一个社会学家对中国社会的关切,以及他推动社会进步的不懈努力。

李强探讨了如何实现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他认为,通过尊重技术、完善制度以及弘扬工匠精神等方式提升技术工人的地位,进而推动农民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努力培育中产社会。当前中国的高校毛入学率由2014年的37%到2015年的40%,就是明显进步。此外,还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提升一般民众的社会地位,进而促进中产社会的形成。

现场观众。

本次活动吸引了包括清华大学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和校外人士在内的1000多人到场聆听演讲。演讲结束后,现场观众与李强进行了互动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今后“人文清华”讲坛将纳入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本次李强专场可作为清华大学在校生“文化素质讲座”课程。同时,“人文清华”讲坛慕课(MOOC)已在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正式上线,进一步普惠于校内同学与校外公众。选课同学可在线观看名师主题演讲,观看学术对谈,在助教带领下精读大师著作,完成课堂讨论与课程作业,形成线上和线下的互动。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发起的大型活动,定期邀请清华大学优秀的人文学者,在标志性建筑新清华学堂发表公众演讲,阐述其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开办“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传承百年清华的人文历史、开辟新清华人文格局的重要举措。讲坛于2016年1月10日在新清华学堂正式开启,预计每月举办一次。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 vic维多利亚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