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群贤毕至,集思广益,共商合作——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座谈会”顺利召开

2018-11-30

11月24日下午,由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组织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座谈会”在清华大学凯风人文社科图书馆举办,来自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财政部、科技部、公安部、卫生健康委等党和中央国家机关负责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部门的实务专家,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外交学院相关部门和院系的负责人,以及具有丰富联合国工作经验的国际组织专家参加了座谈会。中央组织部人才局副局长牛伟宏,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何昌垂,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孙傅、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副院长赵可金共同主持会议。与会专家围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的路径、策略,以及高等院校在相关工作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深化了认识、交流了工作,并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赵可金教授首先代表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教务长杨斌教授对各位专家莅临清华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各位专家及所在部门对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相关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清华大学自2016年以来,先后制定了人才强校战略和全球战略,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把全球治理人才,特别是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作为贯彻落实这两个战略的重要抓手,目前在与会各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下,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希望通过本次座谈会,能够进一步听取相关部委领导、国际组织专家和兄弟院校的意见、建议,了解目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并期待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展深度的合作。

牛伟宏副局长介绍了目前国际组织和国际组织职员,以及我国在国际组织中工作人员的总体状况。他指出,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参与全球治理的不断深入,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在国际组织人才中的工作人员总体数量少,高级管理人员缺乏,代表性不足,且结构性失调、凝聚力不够,从而造成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对称。因此,中央高度重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其中高等院校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希望与会专家能够建言献策,共同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孙傅主任结合清华大学全球战略的实施,介绍了清华大学在学位教育项目、能力提升项目、海外研修项目,以及与国际知名高校联合办学项目中强化学生全球胜任力的主要做法。他表示,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2017年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系两级领导体制,并构建教学、就业、国际合作等有关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培养、推送、资金支持等方面形成合力,推动相关工作快速稳步发展。非常期待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相关部委、高校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把清华大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随后,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环境学院、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的专家结合各自工作介绍了本单位在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的主要做法,并就相关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海滨教授介绍,北京大学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过程中注重向两个方向延伸,一个方向是要让国际组织项目的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国情,只有更好的了解中国国情才能讲好中国的故事,另一个方向是向上跟国际组织、政府间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合作。在办学思路方面,北京大学主要强调三性,即国际性、学科交叉性和应用性,注重强化国际组织项目学生的国际关系理论基础、打通国际组织相关学科的通道,提升项目学生的实战能力。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蒲俜教授介绍,人民大学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中非常重视实务教学,在原有的国际政治的基础性、理论性的教学之外,强调通过模拟、谈判、语言培训增加学生参与国际组织人才竞争的能力。同时,非常注重加强对国际组织文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多了解多边外交独特的文化,除了了解国际组织在政治、外交、经济上的一些内涵之外,还要了解国际组织在法律上的特点,制度上的特点,包括文化上的特点。此外,人民大学还开始尝试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范围拓展至国际留学生。

外交学院外交学系牛仲君副教授介绍,外交学院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方面主要有三个路径,一是本科教学,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和一套相对完善的教材体系;二是开展学生特色活动,通过模拟联合国、模拟新闻发言人大会、模拟外交大会、外交礼仪大赛等特色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国际组织多边外交是什么,感受国际组织文化;三是参与外交部组织的国际组织人才培训,为各部委国际组织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同时,他提出,高校国际组织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应当适当扩大培养目标,注重培养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国际合作机构继续的人才,同时要处理好知识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关系,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语言交流能力。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副院长钱小军教授介绍,苏世民学院注重从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一是强调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二是增强学生对中国的了解;三是深化学生对国际共同面临挑战的认识。她强调,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一是要加大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二是要切实的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为人类做贡献的情怀,三是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吴烨教授介绍,环境学院从2011年开始试点全球环境国际班,以应对全球化的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环境博弈的问题,从教学实践来看,国际化的人才一定是文理兼修的,纯粹的理科、文科无法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而国际组织的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一方面要注重基层人才的储备和培养,这是一个比较漫长和艰难的过程;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国际组织已有中高端人才的再培养。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鲁玺副教授介绍,环境学院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培养学生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志向和兴趣,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二是加强领导,专门成立全球国际班教学工作组,由学院资深教师和其他与国际组织合作比较紧密的专业师资组成,定期研究和解决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邀请国际组织官员和专家成立指导委员会,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进行“一长两短”的海外实践培养,即一个学期的海外学习+参加国际公约会议+国际组织实习。

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章霁老师介绍,中心2018年4月成立以来,主要目标是围绕学校的全球战略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能力。其中,中心在参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中,首先重点考虑的是通过一些训练营活动唤醒学生对国际组织的兴趣,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国际组织,为什么要到国际组织工作。在此基础上,中心为有志于赴国际组织工作的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种社会性、交互式、团队式、情景式的工作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另一方面还组织开展“朋辈”系列活动,邀请有国际组织实习经验的学生现身说法,并为后续申请去国际组织实习的同学提供支持。

赵可金教授结合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提出,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不应该走定制化的路线,而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能力,强调对学生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和职业素养的训练。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应该是一个嵌入式的培养体系,这个培养体系的目标是要培养能够站在世界看中国的人才,而具体的路径有三条,就是融合、创新、国际化。所谓融合首先是学科的融合,其次是机构上的融合,最后是师资上的融合;所谓创新,就是要革故鼎新、内外结合,打破现有的一些传统的做法,整合校内校外优质资源,拓宽校内校外两个课堂。所谓国际化,一是要让中国学生们走出去,去海外学习、实践、实习,另一个就是要让外国的学生走进来,尝试培养国际留学生,培养国际组织已有的工作人员。他还指出,各部委在国际组织人才培训方面都有着很大的需求,清华大学,特别是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非常愿意在这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清华大学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继续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全球青年共同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曲炜介绍了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主要特点。他表示,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旨在服务党和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总体战略,为国家储备一批全球治理人才高端队伍;探索建立一套国际人才组织任职能力的通行标准和培养体系;推进学校相关学科的建设,提升学科整体发展水平;增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目前,项目的总体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前期的试点也进展顺利,即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下一步非常期待与部委、兄弟院校和国际组织开展深度合作。

在接下来的座谈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人民银行人事司、财政部人事教育司、科技部人事司、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卫生健康委人事司相关部门同志介绍了本部门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自身工作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致认为,做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首先要从战略高度看待这项工作;其次要把握好国际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国家需要把什么样的人推送的国际组织中去;再次是要搞清楚目前这项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比如语言问题、文化问题以及社会对国际组织的认知问题等;最后要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培养和推送机制,比如建立人才库,强化工作领导,进行资源共享,加大资金支持,完善后备人员的培养措施,针对不同国际组织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系统性培养、选拔人才等。在此基础上,大家也普遍反映,目前部委中从事与国际组织相关工作的人员,以及准备推送到国际组织工作的后备干部,在知识结构和国际组织工作经验方面都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语言能力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知识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对自己工作领域以外的知识掌握不足,对与本部门对口以外的其他国际组织的了解不够。同时,对国际组织的组织构架、运行规则、法律法规等缺乏有效的知识支撑,在议题设置、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也相对不足。因此,各部门均希望加大与高校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力度,取长补短,形成合力。

针对座谈会中各高校、各部门提出的问题,何昌垂院士指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是国家的战略投资,不能强求短期效益,而应该长远布局,要着眼于今后的5-10年来思考如何开展。同时,要着重培养国际组织后备人才的家国情怀、个人兴趣和社会责任。作为国际组织人才,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从专业上应该是两栖人才,也就是复合型人才;其次,语言能力很重要,要语言与专业兼顾;第三,要具备很强的适应变化的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时局变化、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第四,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五,要具备很强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模式来看,要考虑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层级,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式,同时,要拓宽工作思路,在培养国际组织工作人员的同时,要加强对外事工作人员、参与国际交流和谈判的业务人员的胜任能力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国际组织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开展工作和履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前秘书长韩群力教授指出,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一般性责任的承担配额比和我们软实力的增长不会那么快提升上来,因此,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一个人才培养战略,应当有合理的预期。要增加我国国际组织职员的比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社会对我们对国际话语的掌握、理解和认知能力是否认可。当前,我们对全球共同发展中的深层次、前瞻性、战略性、思想性层面的问题思考还相当不够,我们更重视的还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这与其他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他建议,在策略层面,国家应当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有一个更为具体总体的计划,如分步目标是什么,都需要配备什么资源来完成等。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合作项目来强化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把这些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并且探索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期合作机制,共同设计一些议题、创造一些岗位,以吸纳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的工作人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黄海大海洋生态系原项目主任蒋逸航教授强调,在国际组织工作将面临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和痛苦,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必须依靠个人的家国情怀和主观愿望。我们目前往国际组织中输送人才比较困难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东方的思维模式与国际组织西方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在于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与西方教育体制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使我们不能适应国际组织的工作环境、运转方式,比如国际组织工作体系中关于西方的议会斗争、政策性辩论的工作方式,在我们的工作中就很难体会。此外,在国际组织中,“多样化”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比如思想的多样化,文化的多样化,学识的多样化,生活的多样化,这也是我们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牛伟宏局长指出,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以推送多少学生和干部到国际组织工作来衡量成果,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不可预测解决的能力。因此,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赋予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能力,要使他们能够站在世界去思考中国的问题,站在世界去考虑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对策。针对座谈会上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很有建设性,开展国际组织人才推送工作不能光把眼光放在人能不能进去上,更要看人进去以后具备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特别是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是否能够掌握话语权。同时,在人才的选拔上要重视对学生奉献精神的考量,要让他们把到国际组织工作作为一种奉献、一种荣誉。

最后,赵可金教授表示,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和领导对清华大学,特别是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的大力支持,期待在各方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资源共享、合作共建,共同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贡献力量。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 vic维多利亚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