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清华大学第二批标杆课程评选结果揭晓,共评选出标杆课程10门,其中,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晋军讲授的“社会学的想像力:结构、权力与转型”荣获此项殊荣。
晋军讲授的“社会学的想像力:结构、权力与转型”课程为人文与社会大类平台课程,脱胎并替代了原社会学专业核心课《社会学概论》。课程紧扣社会现实,针对清华本科生的群体特征,瞄准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案例教学、小组研究、社会学自传等教学手段,帮助同学们初步掌握社会学的想像力。
授课教师晋军曾获北京社会建设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第六届清韵烛光“我最喜欢的教师”称号。专家评价“讲授中对学生有思想价值观方面的引导”、“通识性和专业性融合的比较好”、“讲课艺术讲究,娓娓道来”、“二百余人的课堂卷入度和注意力很高,有感染力”。
为了巩固优秀课程的建设成果,2018年春季,学校启动标杆课程评选,拟用5年左右的时间,评选出若干门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的优质本科生课程,授予“标杆课程”的称号。旨在通过标杆课程建设和评选,发挥标杆课程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推进本科生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促进课程质量的有效提升。
标杆课程范围为本科生大类基础课程或者专业核心课程,要求课程能够体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课程授课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科研水平,课程具有足够挑战度及训练量,内容更新及时,教学效果突出,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可推广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继2018年12月评选出首批7门标杆课程后,2019年3月,经院系推荐、教务处形式审查,确定30门课程参加评选,根据《清华大学标杆课程评选办法》,春、秋学期分别组织参评课程开放观摩及专家听课,多渠道广泛征求意见,经专家评审、学校教学委员会审议、校内公示后,最终产生第二批10门标杆课程,清华大学目前共有标杆课程17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