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清华大学全研院新加坡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三次)

2019-06-28

赵鼎新教授应邀主讲“民族主义的起源、性质和未来”

2019年6月20日下午,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赵鼎新博士应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新加坡研究中心之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民族主义的起源、性质和未来”的讲座。讲座由全研院新加坡研究中心秘书长、社会学系副教授何晓斌博士主持。本次讲座吸引了诸多相关研究领域的老师和同学共200余名,现场座无虚席。

赵鼎新教授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就“民族主义”这一命题进行了历史性追溯和反思性批判。他首先分析了民族主义观念存在的几大认知误区,比如民族主义起源单一的发生论,民主主义有客观基础的本源论,民主主义有好坏之分的简单价值论,民族主义能保护地方文化的狭隘功用论,民族主义与“民主”因素存在概念混淆等,体现出强烈的学科问题意识。在破题的基础上,赵鼎新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立论,他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建立在某种形式的外在强制性想像之上的主观认同,需要从政治-意识形态互动的框架来理解民族主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随后,赵鼎新教授从社会互动论的理论视角把民族主义的发生、发展、现状和未来分为九个阶段:犹太/基督教的宗教认同初步产生的意识形态突破阶段;再征服运动、宗教战争、主权国家形成和宗教规训所加强的国家认同阶段;帝国竞争和美、法革命所推动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主导阶段;帝国扩张所导致的族群民族主义扩散阶段;西方帝国主义扩张和英俄争霸过程中非西方国家民族主义的产生阶段;共产主义民族运动的兴起阶段;民族主义运动的全球化阶段;“第三次民主浪潮”和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复兴阶段;第三次民主浪潮的终结和民族主义运动性质的多样化阶段。

赵教授的历史分析呈现出了一个多因性、多元时间-结构性的民族主义建构过程,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文化民族主义是犹太/基督教意识形态和西方近代政治的产物,是弱者和精英共谋的产物,是地方多样性文化的杀手,民族主义具有多因性、主观性和建构性,是一个可以无中生建构的意识形态。

赵鼎新教授的精彩讲座引发了现场师生的积极回应,多位在场师生围绕讲座主题向赵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赵教授进行了细致的解答,让同学们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赵教授的讲座促使大家以更宏观、整体、能动性的视角来反思和看待民族主义,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 vic维多利亚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