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春风化雨 天下泰平——2020年春季《国家安全概论》课小结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刘江永

《国家安全概论》课是2003年我到清华大学后每年春季给本科生开的一门课,至今已有17年。2020年第一次在全球防疫中采取线上授课方式。每周二上午8时至11:30利用“腾讯会议+网络学堂”线上授课,共12周。来自8个不同国籍的37名同学克服了时差的困难,线上认真听讲,热烈讨论;线下积极思考,完成作业,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一、调整课程原有框架,联系全球防疫实际

2020年2月18日至5月5日授课期间,百年未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蔓延。这既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严重危机,也是全球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就须在原有课程教学框架基础上,紧密联系全球疫情与防疫的实际,舍弃一些现成的课件,更新课程内容,边学习边备课。这样才能使授课内容与学生们的安全关切结合起来,讲好这门课。例如,在原有国家学说与国家安全定义、国家安全的实质与主要内容、古今中外的国家安全思想、习近平的国家安全思想等原有课件之外,就非传统安全中的跨国传染病威胁、可持续安全观与全球防疫等,增添了教学内容,省略了新军事变革、我国周边安全与科技安全等原有教学内容。目的是使学生们在搞好自身防疫的同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当前全球面临的现实安全问题,思考如何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我还应邀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的研究生、清华大学校团委“起航讲堂”做了视频讲座,起到课堂的延伸作用。

二、突出课程主题特色,致力全球共同安全

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开设国家安全教学最早的大专院校之一。伴随2018年国家安全学被教育部确定为一级学科,全国各高校相继开设了国家安全方面的课程。作为清华大学的国家安全概论课,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特色之一是,重视与时俱进,温故创新,重点围绕可持续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例如,可持续安全所涉及的国内国外两个安全大局,以及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两大领域的现实问题。“国家安全”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诸子百家便产生了丰富的国家安全思想。本课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及西方国家安全理论中汲取营养,提出可持续安全理念。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上首次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2017年党的19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方略中,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部分也载入可持续安全观。此后,如何理解和运用可持续安全观解决国家总体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便构成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使用的参考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拙著《可持续安全论》。这学期本课进一步结合全球防疫,在可持续安全观的基础上,提出世界各国可以通过共同防疫、综合防疫、合作防疫与可持续防疫,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样,既可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使中国的新安全观为学生所了解,也可使本课成为各国学子相互切磋、彼此探讨人类共同安全问题的一种平台。

三 、强化教学研究结合,线下作业线上答疑

本课的难点在于涉及的学科广泛,面对的问题复杂,必须认真领会中国国家安全的大政方针,并紧跟国内国际安全形势新变化,常讲常新。这样,每年约有一半的课程需要重新制作或修改课件。这就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研究,并把最新研究成果和心得与学生们一起分享。其中有些内容会涉及基本理论的再认识与创新性解释。例如,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国家安全自然是有阶级性的。但是,从民族国家的角度看,国家安全也有民族性。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国家安全的民族性会超过阶级性?另外,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上讲,国家安全是否也有超越阶级性、民族性的范畴?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客观上存在超越国家与民族的人类共同安全利益。这比较多地表现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最典型的就是当前全球面对的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治。同时也要看到,在传统安全领域,例如国防安全、政治安全方面,国家安全的阶级性与民族性仍然表现得十分明显。又如,如何联系全球防疫规则,认识和处理好特殊时期人权与安全的关系、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关系、个人的选择自由与国家和社会安全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通过每周的线下作业方式促使学生们积极思考。老师在上课前一天认真阅读每一位同学的周作业,开课时详加点评,并将其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逐一解答。这样做,学生们听课精力会比较集中,下课后会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四、充分发挥助教作用,积极促进学生互动

线上授课遇到的困难是,师生不接触,难以像在教室里授课那样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另外,第一次线上授课,老师需要集中精力备课,准备视频等更丰富的教学素材,课下批改作业,因而如何通过与助教的合理分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就显得格外重要。与线下授课相比,线上授课过程中助教的作用更大。本学期开网课前学校集中培训助教使用“雨课堂”等十分必要。它可使助教更好地承担网课技术辅助工作。本课助教林心怡同学表现出色,平时积极保持和同学的联系,统计学生考勤,负责平时作业和期末论文的评审,起到非常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没有她的努力,本课不可能如此顺利进行,谨此深表感谢!鉴于这学期听课同学的国籍分别为加拿大、俄罗斯、瑞典、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巴西、中国等不同国家,期末考试选择了视频模拟国际研讨会方式,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同学各抒己见,可以相互启发。会议前约3周,要求每人提交一份会议论文,即期末论文。在期末讨论阶段,由班长或课代表负责全班同学分组,组织并主持研讨会,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责任心。同学们在线上发表研究成果,相互讨论,老师点评,比老师一言堂讲到底效果好得多。

五、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师生互学一起进步

期末考试的主题是《全球防疫与国际合作》。这是一个同学们平时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绝大多数同学不仅听课全勤,而且很好地完成了期末论文,不少同学的论文超过1万字。同学们从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的视角,思考全球防疫中的国际合作问题。有的建议通过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构,实现较低成本的高质量防疫效果的可持续性。有的建议世界卫生组织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有的从大数据、中美关系、本国防疫措施等角度,分析了全球防疫形势及面临的问题。留学生们在论文中对不同国家的防疫措施和效果做了比较研究,总结经验教训。课程结束后,老师将学生们的期末论文推荐给北京《外国问题研究》杂志选用,其中三篇论文被选中发表。作者之一是一位华裔马来西亚留学生,她表示,“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给我的建议。特别感谢老师给我提的建议……这一系列建议让我的作业有了突破口,摆脱了之前的窘境。……这门课是我所有课里面唯一和疫情‘近距离接触’的课。老师课堂的内容大多围绕着国际疫情及时事,让我们对非传统安全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接触。在这堂课上了解和学习到了许多防疫方面、国家安全方面的知识。这门课让我获益良多,结合当前的疫情背景,这门课的经历会让我毕生难忘。”

面对全球疫情这一前所未遇、不断发展变化的公共安全危机,老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特长并不适应教学的需要,特别是涉及一些颇有争议而复杂敏感的问题,如何使教学课件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历史检验,不产生误导,是本课的最大难点。从外行到内行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学习和实践。关于全球防疫问题,老师和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信息量差距不大,这就更需要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同样可以从学生那里学到许多东西。课后,老师撰写的论文《可持续安全观与全球防疫规则》近期也将发表。以上这些无疑将成为2020年本课收获的一部分。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 vic维多利亚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