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清华思客 | 邢悦:美国的“政治正确”及其社会影响

原创: 邢悦 清华大学藤影荷声

编者按

“政治正确”并不是新现象,但近期却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对其的反思和批判也越来越多,认为“政治正确”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道德绑架”。美国的“政治正确”是如何兴起、发展的,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其产生的影响?

本文约 2300 字

阅读时间需 3分钟

2016年苹果更新iOS系统时,表情包里一次性增添了超过100个新表情符号。而这些表情符号大部分都是原有版本的“扩充版”。例如,为了“展现各地人口的多样性”,所有的表情长按均可以选择6种不同的肤色;而为了适应拥有不同家庭组成方式的用户,相较于原版的父母+孩子的家庭表情,新版本表情包括了单亲家庭、同性家庭等25种家庭表情。这样的表情包不仅徒增内存而且用起来十分不顺手,很多时候要翻好几页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表情。很多中国人弄不明白,不就是想要表达一个表情吗,为什么搞得如此复杂?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就是美国所谓的“政治正确”。

“政治正确”,即“Political Correctness/Politically Correct”(简称PC),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时期。起初是指在公共场合不得负面评价少数族裔、女性、同性恋和持不同信仰者这四大群体,有中国学者称之为在美国发表公开言论的“四项基本原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变,“政治正确”已渗透到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美国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政治正确”在推动美国社会保护少数人权利方面确实取得一定进步。比如,它促成了20世纪60年代《民权法》和《选举权利法》颁布,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一系列“肯定性行动”(affirmative action)的法律,这些法律规定少数裔族和弱势群体在招工、入学、企业竞争中受到“优先照顾”。

不过,经过几十年发展,“政治正确”在维护少数群体权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使得美国民众对其态度日趋复杂化。例如,针对2016年纽约市颁布一项法案,允许变性人(Transgender)自由使用他们所选择的性别的厕所,以显示纽约是“美国自由主义精神的守卫者”。对此,美国著名演员詹姆斯·伍兹(James Woods)曾公开讽刺说:“在全世界都在为恐怖主义、饥饿和疾病而战的时候,美国的民主党却为男人能在女厕所如厕而战斗”。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特朗普等参选人曾猛烈抨击这一理念,反“政治正确”的社会活动也层出不穷。

为何“政治正确”在美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反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治正确”已矫枉过正,对“人人平等”的价值观形成冲击。“政治正确”一开始要求在言语,后来要求在政策、行为上都不能“冒犯”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极其照顾”(特权),甚至要求强势群体时时处处对他们忍让、包容、退让。其实,“政治正确”的初衷并非是要限制和剥夺强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但由于它强调不同族群受到不同的待遇,这种“以毒攻毒”“以歧视对歧视”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公正。比如,学校“优先照顾”少数族裔,让白人学生认为受到了“反向歧视” ,在美国已发生多起白人学生状告大学招生不公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对少数群体的优惠措施使得一些人滋生依赖心理,认为身为少数群体自然应享有各种优惠待遇,从而不思进取。更为讽刺的是,受“政治正确”和肯定性行动之惠最大的群体——非洲裔美国人,在获得成功后反倒成为反对“政治正确”和肯定性行动的主力,因为他们不想被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受到“照顾”。

其次,“政治正确”对美国社会道德传统形成挑战。道德是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须和根本。“政治正确”始于尊重和保护弱势群体,却发展成为不能反对弱势群体的一切观点和言论,继而演化为要求承认所有人(尤其是特殊群体)的所有思想和行为都是平等的,没有一种价值、个人选择或生活方式是高于其他的,甚至变成“谁弱谁有理”。例如,同性恋者要求把“家庭”定义为:有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有两个爸爸或两个妈妈,或者只有一个妈妈而没有爸爸;爸爸和(或)妈妈可以有孩子也可以没有孩子,孩子可以是自己生的也可以是领养的——以显示对各种婚姻和家庭模式的“一视同仁”。这实际上否定了异性婚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主导地位,甚至鼓励人们反对传统,主张离经叛道。当文化多元主义发展到多元文化主义时,人们不能对任何人的任何思想、任何行为做好坏对错的价值判断,否则就被指责为你有偏见、你在歧视。只要摆出“平等”“多元”“自由”三大口号,就必须得到支持、包容。这样带来的后果不仅是阻碍了言论自由,更对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造成了巨大冲击。

再次,“政治正确”对美国国家认同形成了挑战。当今世界,民族国家是建立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而民族认同的基础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共同体延续的精神基础。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也被认为是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软实力”。“政治正确”的倡导者们打着“消除偏见”的旗号,高调唱衰主流文化,高调打击主流群体,由此产生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弱势文化(群体)强势化、主流文化(群体)边缘化。比如,英语是美国的官方语言,官方语言是一个民族国家的重要标志。但美国一些“精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认为,强迫少数族裔或移民学习英语是不道德的,他们自己的语言应该受到尊重,在美国英语不应该有比其他语言更高的地位。他们声称,“上帝给人说话的自由,但上帝并没有要求人们只讲英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一个国家不再有文化认同时,就会动摇国家认同,从而带来社会倒退和国家分裂等严重后果。2016年,反对“政治正确”的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被认为是主流群体对“政治正确”导致的被边缘化的反弹报复。

总之,“政治正确”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和文化现象,曾对美国促进社会公平起到积极作用,然而过度发展的“政治正确”不仅与美国的其他价值产生冲突,对美国的社会道德和国家认同也产生冲击;但美国今天对“政治正确”的纠偏,同样有可能出现矫枉过正。美国对“政治正确”推崇和矫正历程提醒我们,任何一种价值观念的过度发展都可能过犹不及,我们需要学会在各种价值追求中把握主流、寻找平衡。

作者简介

邢悦

博士,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文化学者。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CSSCI期刊《国际政治科学》杂志编审,国内外多个媒体的特约国际评论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文化与国际关系、美国政治与外交、中国对外政策。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 vic维多利亚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