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国际关系学系阎学通教授谈教学与教材的编写

(根据北大社社科图书编写的《阎学通教授谈教学与教材的编写》整理而成)近日,我院国际关系学系阎学通教授接受北京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编辑室主任徐少燕的专访,就教学与教材的编写谈了看法。

阎老师指出,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教学重点应有所不同。本科应重在素质,硕士应重在应用,博士就重在学术。阎老师认为,自有了网络之后,人类知识的增长速度加快,因此本科教材需要根据新知识不断进行更新。每三年能更新一次最好,五年更新一次显得非常必要。绝大多数教材之所以难以长期更新,除了教师个人原因外,也受教学指导方针的影响。过度提倡教师们开设新课程,也必然促使教师们愿意写新教材而不愿意更新旧教材。

编写新的教材需要遵循这样几项基本原则:一是教材的适用对象要明确,因为没有一本可以适用于所有类型学生的教材。二是新教材的水平要超越已有的同类教材,没有明显的超越则没有编写的价值。将多种不同类型的教材综合为一是不可取的,因为这将不适于任何类型的学生。三是教材章节的设计要符合知识连续和递进的关系。每章都是平行关系的教材意味着知识还不成体系。

教材中出现的概念都需要严格定义,原理需要进行逻辑解释。对于每个概念进行严格定义,并且在教材中要由始至终地保持其含义不发生变化。如果作者无法对概念做出严格的定义,则说明该概念缺乏科学性。无法定义的概念不宜进入教材。教材中出现的原理需要对其内在的逻辑进行阐述。当一个原理无法阐述清楚其内在逻辑时,也就是无法从逻辑上说明其合理性,该原理可能是虚假的。概念缺乏定义、原理没有逻辑解释是国际关系本科教材中常见的现象,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教材的质量。

编写本科教材最主要是需要用具体事例解释每一概念和原理。事例需要是具体的历史事实,因此事例选择和编辑需要的精力和时间大于介绍概念和原理。当某一具体概念或原理找不到具体事例解释时,说明这个概念和原理很可能是错误的或是主观想象的。从国际关系教材的角度讲,越是能用最近发生的事例进行解释的概念和原理,接近客观事实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说服力越强。只能用以往历史事件解释的概念和原理,则很可能已经过时或者是错误的概念和原理。教材中的概念和原理是否有案例支撑是衡量一本教材知识可靠性以及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最后,阎老师特别指出,教材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领域。《国际关系分析(第三版)》中利用二维码的方式呈现课外阅读材料和视频材料,极大地拓展了教材的内容。利用雨课堂对教材内外的问题在课上进行测验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多的课程正从讲授方式向讨论方式转型,因此将材料中的内容与课后在微信群里的交流相结合已经成为大趋势。总之,新教材的结构和体例设计需要考虑如何与无线平台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可开发领域。

在学校发布的2017—2018学年秋季学期教学评估中,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国际关系学系多位教师和博士生助教取得优异成绩。其中,阎学通老师主讲的“国际关系分析”课程进入本科生理论课评估前5%(30—100人课堂)。这门课多年来在清华大学都深受学生们的关注和喜爱。阎老师一直都很重视教材的编写,《国际关系分析》2008年出版,分别于2013年、2018年推出第二版、第三版;《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2001年出版,2007年推出第二版。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 vic维多利亚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