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10-20 漆海霞 清华大学藤影荷声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10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肩负重大使命的历史性盛会。五年来,我们扬鞭策马,神州大地万象更新。喜迎十九大,藤影荷声推出专栏“清华思客看五年”,带领大家一起回眸这段砥砺奋进的岁月。
一、国际压力下的和平崛起
近些年来,中国崛起势不可挡,也受到国际的普遍关注。然而,根据国际关系历史和理论,在大国崛起时出现的权力转移过程中,发生大战的可能性显著上升,因为霸主国可能会遏制崛起国的崛起势头。例如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均与霸主国和崛起国之间的权力转移有关。
对于中国的崛起,美国也采取了遏制战略。2011年,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开幕式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亚太地区将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之务。随后在访问澳大利亚时,奥巴马表示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大国。美国的这一战略转向被称为“重返亚太”战略。显然,美国“重返亚太”在本质上是提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加强美国与亚太国家的合作、从而有效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部署。
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中国的周边外交压力显著加剧。例如中国与东南亚各南海声索国就“仲裁案”出现矛盾纠纷,中日钓鱼岛争端也不断升级,中韩就萨德部署产生争执,中印在洞朗出现军事对峙。日本首相安倍甚至暗示亚太局势恶化可能导致世界大战。安倍在2014年1月参加达沃斯峰会时表示,日本和中国的关系类似于一战前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状况。因此,美国在亚太的介入程度愈来愈深。2014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日时称,钓鱼岛在日本的施政权之下,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这意味着如果中日就钓鱼岛出现战争,美国将军事介入。与之相应,大国之间的军事演习也频频出现。2015年5月,中俄海军“海上联合-2015(I)”军演在地中海举行。2016年6月,美国海军双航母编队在菲律宾海域展示武力。2016年7月,中国海军上百艘舰艇和数十架飞机在海南岛至西沙附近海域举行实兵实弹对抗演习。2017年5月,美国海军驱逐舰“杜威”号在中国美济礁12海里的范围内航行。7月,美军舰闯入西沙群岛的中建岛12海里。显然,中国周边安全趋于紧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介入风险上升。
在诸多压力下,中国清醒认识到前行道路上的诸多障碍,关于古希腊时期雅典与斯巴达安全困境的“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由于其与当前态势的类似性而受到中国高度关注。然而中国依然坚持和平崛起道路,探究理性解决争端的谈判路径。中国通过伙伴关系建设,与全球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关系网,为中国和平崛起开创了有利的局面。
二、奋发有为的外交战略
在诸多外部压力下,中国积极应对,国家的战略目标从经济建设转为民族复兴,外交策略从韬光养晦升为奋发有为,从消极应对转为主动塑造。2013年10月,中央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奋发有为推进周边外交”,这表明我国积极应对外界压力,与时俱进,为中国崛起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提出了“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愿望,中国的复兴不是建立在零和博弈与相对获益上的权力争夺,而是给世界各国创造机遇,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从全人类的高度解读中国的崛起。中国复兴不仅仅是攸关中国人民的大事,也需要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我国提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因此需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我国再次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布局。
其次,我国在外交上提出了正确的义利观和“亲、诚、惠、容”的外交原则。正确的义利观就是在外交工作中坚持国家利益的底线,绝不唯利是图。在政治领域是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在经济领域是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反映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道义原则的尊重。“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是将正确的义利观应用于具体的周边外交领域的具体指导原则,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增强我国的亲和力与影响力。正确的义利观和“亲、诚、惠、容”的外交原则体现了中国的博大胸怀和对世界的关怀。
第三,我国开始主动塑造国际环境,在国际规则上加以创新,改变了以往消极应对国际形势的举措。例如在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中,我国宣布了防空识别区,取得了积极结果,美国不支持日本就此与中国对抗,最后日本通知该国的航空公司自行决定是否向中国报备。此外,我国倡议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也受到了各国支持,其意向创始成员国就有57国,可见我国在经济领域已经具备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三、一带一路建设
在以上外交原则和战略下,我国以“一带一路”策略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 2013 年 9 月及10 月,我国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一带一路”)。2015年3月,我国政府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中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协同打造国际经济合作走廊,这表明“一带一路”从倡议发展为具体的行动。2017年5月,“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召开更使“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
在“一带一路”规划下,中国与各国举行了多项合作,例如中国与土耳其的安伊高铁建设,中国与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铁路改造项目,中国与沙特的麦加轻轨项目, 中国与印尼的雅万高铁等。“一带一路”追求的是沿线各国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进而实现中国与该国民心相通。我们可以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是传统的发达国家,而主要是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此“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加强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往来和经济建设,进而改善中国与该国的外交关系,为中国崛起实现战略布局。
综上,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尽管面临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施加的外交压力,但中国以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在处理外交事务上以正确的义利观和“亲、诚、惠、容”为原则,通过“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机制设计使中国与各国利益共享,合作共赢,从而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六韬》有云:“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当我们坚持将中国的崛起与世界各国的发展有机结合,则中国崛起将势不可挡。
作者简介
漆海霞,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亚太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国际政治科学》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