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印度果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从2006年最初的四个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就金砖组织召开首次外长会议至今,金砖国家合作已经走过10个年头。这10年中,金砖合作机制逐渐成长壮大,已形成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架构,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典范。此次果阿会晤是继今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G20杭州峰会非正式会晤后的再次聚首。会晤在杭州会晤的基础上,继续推动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并以“打造有效、包容、共同的解决方案”为主题,力推制度建设。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发展历程
金砖国家(BRICS)原本是美国高盛公司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尔尼于2001年在《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报告中创造的一个词汇,把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这四个国家预测成为未来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随后,“金砖四国”逐渐地由概念上升为国际组织,由四国扩大到五国(2010年南非提出申请加入金砖组织),并在国际社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成为新兴经济体合作和交流的平台。金砖国家分布在欧亚大陆、非洲和美洲,都是区域内大国,不仅国土面积大、人口多,而且各自的资源要素优势明显,合作互补性强。其中,中国是“世界工厂”,印度为“世界办公室”,俄罗斯被看作是“世界加油站”,巴西则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问题上,金砖国家具有共同的立场和利益。
金砖国家的首次峰会正值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的动荡期,因此金砖国家非常重视经济和金融方面的合作,并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13年金砖国家南非德班峰会上各国就决定正式建立“新开发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和应急储备安排(Contingent Reserve Arrangement)达成一致意见。金砖银行的宗旨类似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旨在为金砖国家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项目筹措资金,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则类似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了加强金砖国家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与其他全球性或地区性货币基金机构一起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成立是对现有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补充,标志着金砖国家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金砖国家是新成立的国际合作机制,其合作方式和内容也在逐步地探索过程中,由于机制内部和外部的限制因素,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金砖合作机制除领导人峰会外,还有每年召开的多个包括外交、贸易、安全等领域的部长级会议,工作组会议以及智库论坛等。但是金砖国家整体合作机制仍然较为松散,成员国的合作方式以对话协商为主,并不具有约束力及强制性。为了保持合作的开放性,金砖国家合作没有设立秘书处等机制化机构,也没有形成具有纲领性和程序性的制度文件。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保证在对话合作中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却又增添了机制运行的不确定性,对成员国主观合作意愿的依赖性较高。
近几年来,成员国经济发展普遍面临增速放缓的趋势,机制受到了“金砖褪色”观点的质疑,唱衰金砖国家的声音也此起彼伏。中国作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速度,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也都出现通胀、货币贬值和经济下滑严重的现象。此外,金砖国家普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转型升级存在困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隐患。金砖机制内部也面临如何整合,机制如何定位的问题。成员国的国家实力,政治制度,宗教文化与历史传统存在巨大差异,而且地理上的分散导致地缘合作优势不足。成员国内部还存在领土、贸易、军事等方面的纠纷,对一些国际事务的看法也不一致,利益诉求也不尽相同。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金砖合作机制是在一个国际格局转型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为机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金砖国家成员也被定义为新兴国家。即通过自身经济增长改变国际权力结构和秩序的国家,新兴国家的崛起就是这种权力重构的过程。新兴经济体的实力不断增长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当前传统的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不能应对剧烈变化的政治经济环境,提高新兴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发言权已势在必行。而且新兴国家也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发出这样的声音。如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第七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强调和比喻金砖国家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时所指出,“金砖国家就像5根手指,伸开来各有所长,攥起来就是一只拳头。”
金砖国家都是区域性乃至世界性的大国,金砖国家的合作既延续了新兴国家互利共赢的愿望与选择,也体现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短短十年间,成员国间的合作领域已从最初的金融、经济推广到科教、文化、环境等全方位的合作,各国也在G20峰会和联合国等其他多边框架中保持密切的互动和磋商。虽然金砖国家总体经济话语权偏小,并且面临传统全球治理体系中既得利益者的挑战,金砖合作机制还是为成员国提供了一个变革和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有力工具。
中国对金砖合作机制发展的推动作用
国际格局转型能否持续的两大根本前提,就是新兴国家能否保持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在全球性问题治理及其未来秩序塑造上能否获得足够权力。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经济和军事力量都具有全球性的影响,从中国自身的需要,以及从国际社会的期待层面考虑,中国都应该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中国对外战略角度来看,金砖国家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作为金砖国家中经济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的成员,客观实力上的明显优势,也决定了中国对金砖国家机制的发展方向具备重要的影响力。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已经成为中国多边外交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主动作为,开展创新性实践的平台之一。中国有机会凭借在金砖国家中的优势地位,成为集团中在全球多边舞台博弈的最大获益者。尽管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确存在观点上的不同和利益上的差异,但作为一个新兴国家集团,金砖国家在改革旧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秩序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能成为中国在多边交往中的坚实后盾。金砖五国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节点国家,中国通过金砖机制交换与协调与其他四国在国际重大议题如气候变化、地区安全等立场,有利于中国在其他全球以及地区性的多边舞台上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和合作,获取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习近平主席多次就金砖国家合作和发展深入阐述中方的看法主张,强调金砖合作要继续做推动全球发展的领跑者,中国是金砖国家合作的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者,没有中国的积极参与,金砖国家合作不会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重大的进展。面对“金砖褪色论”的挑战,关键是把金砖国家合作做实,只要把这些合作项目做好,自然就会让金砖失色等论调不攻自破。
任何国际机制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也在对各种开放合作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应该看到金砖合作机制能在十年间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是因为提出了时代需要的合理主张。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全球性的和地区性的问题,需要积极有效的多边合作。本次会晤后发表的13,000字总共109条的《果阿宣言》显示,金砖国家在经济合作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向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拓展,并且通过与各自区域内国家建立对话机制,增强新兴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联系。未来全球秩序的制定过程中,金砖国家作为一个集团,已经形成一支代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重要的力量。随着各项机制的不断推进,各个合作议题的逐步落实,金砖国家必将在全球治理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更大范围上推动对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改革与创新。一个合作架构不断完善、合作成果更加丰富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史志钦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陆洋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后
本文原载于杂志《紫荆》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