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0 史志钦 清华大学藤影荷声
编者按:英国“脱欧”引人注目。作为中欧关系的重要纽带,英国的离开会对未来的中欧关系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7月中旬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史志钦老师来稿深入分析了相关问题,文中提到的诸多内容也随着时势的发展,得到了验证。欲知更多分析,请一同阅读此文。
6月23日,英国就“留欧”与“脱欧”议题举行全民公投,脱欧派最终胜出,总体投票率达71.8%,结果是51.9%对48.1%。英国脱离欧盟已成定局。无论如何,这一结果应该是多数媒体、专家学者乃至政治家始料未及的。作为该事件的始作俑者卡梅伦黯然宣布辞去英国首相,这不仅为英国政坛、欧洲政治以及世界格局留下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且对于合作日益密切及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的中欧关系和中英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
对中英关系的影响
自顺利解决香港问题及香港回归以来,中英关系虽也曾出现摩擦和不愉快,但双边关系整体保持了健康而稳定的态势。进入戴维·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政府时期以来,中英关系经历了从全面战略伙伴性升华到面向21世界的全球性伙伴的转变,2015年双方更进入了“黄金时期”,卡梅伦首相声称要做中国“在西方坚定的支持者”。但突发的脱欧事件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干扰这一进程的有序进展。
从举行脱欧的动机看,卡梅伦的脱欧公投是一次“精明的”的政治算计,希望脱欧是假,挟民意以压欧、试图从欧盟那里为英国争取更多的利益是真。卡梅伦自信地认为,这一目标一定能实现,但公投结果完全出乎本人预料。自认为聪明的卡梅伦“聪明反被聪明误”。为此,他不得不引咎辞职。这样,他刚刚开启的中英关系“黄金时期”则失去了重要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不仅如此,围绕脱欧与留欧的辩论,无论是执政的保守党,还是最大的在野党工党都需要时间弥合和解决公投所造成的撕裂;保守党则更亟需在重新组阁后,把与布鲁塞尔展开退盟谈判作为新政府的第一要务,同时亦要面对苏格兰及北爱尔兰闹独立的问题。否则,前一时期中英两国投放在建立“中英黄金十年”的许多努力恐怕会大打折扣。不仅如此,自公投结果出来以后,英镑受到很大的打击,英国金融市场动荡,英政府必须专注防止全国经济陷入大衰退。
欧洲联合的政治目标是在国际事务中形成合力,用一个声音说话,增强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而退出欧盟的英国则势必失去这一优势。为避免在国际关系中被边缘化,英国在中短期内一定会积极地推动实施与中国、美国、印度等大国友好的政策,力争扮演中美关系中中间人的角色。但长期而言,由于中美间固有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差异,未来的中美英关系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在经济与贸易关系中英国继续中国密切合作,而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则依赖美国,强化已有的英美特殊关系。
就经济贸易而言,脱欧所引发的市场动荡必然会影响中英经济关系。多年来,英国一直是中国对欧投资的一个首选国家,英镑近日的大跌及金融市场的动荡,难免会导致这些投资有所损失。不少中国企业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往往选择英国作为企业总部,但脱欧所引发的动荡或不明朗,会迫使中资企业重新检视欧洲战略。一些企业甚至会在计算成本和权衡业务需要后撤离英国而转向其他国家。由于局势不稳,未来英国对中资企业投资的吸引力也会下降。而且,这些年来,伦敦一直努力推进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目前伦敦已经成为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英国退出欧盟,伦敦作为全球顶级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已经面临挑战,这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中国资本“走出去”会有所影响。巴黎以及阿姆斯特丹等城市蠢蠢欲动,在精心筹划,希望趁机取而代之。英国脱欧不仅导致英镑持续下跌,而且也威胁到欧元区的稳定,这对中国致力于货币储存多元化的战略也形成一定的冲击。
不过,从另一面来看,脱欧之后,英国固然可以从欧盟的诸多限制中解放出来,增强其自身内外政策的灵活性。英国之所以脱欧的深层思想根源是,英国一向具有强调个人自由的自由主义理想,强调市场的开放与自由贸易,而欧洲大陆则具有国家和社会干预的历史传统。鉴于此,脱欧的英国更容易率先与中国就自由贸易协议达成协议,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做出此前欧盟不愿意做出的妥协。事实上,在欧盟内英国一直主张欧洲开放市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对中欧及大国关系的影响
中欧关系是中国外交整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进入21世纪以来,中欧双边关系快速发展,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全面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和深化。中欧双边没有重大战略利益冲突,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及多边主义具有共识。英国退出欧盟之后,欧盟失去一块重要的经济版图,六千四百多万人口及市场,一个核大国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由此,无论英国还是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都会大幅度下降。这种状况不利于中欧双方,尤其不利于中国所竭力推动的多极世界目标或多边主义外交方向。失去了英国这一欧洲大国,欧盟也更难挤身到中美这样的大国之列;同样单飞的英国也难以赶上中美俄等国家的国际地位。英国再次撒手欧洲大陆事务,留下的真空将会由德国补充,欧洲大陆也很可能更容易跟俄罗斯改善关系,并合作管理欧洲大陆。由于英国长期以来扮演美国和欧盟的调停者角色,在脱离欧盟后它势必会与美国走得更近,甚至在重大事务上难免更依附于美国。而当英美走得更近,中国及欧盟一直合作预防的美国单边主义可能卷土重来。当欧洲的全球性影响下降,中国的相对重要性增强,形成中美两强间的新两极世界。
从经济贸易角度看来,欧盟已经连续十几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英国的离去,这一局面将有所改变,有可能被中美贸易所超过。但即使如此,欧盟也仍然是中国至关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一个稳定和发展的欧盟不仅符合其自身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英国脱欧则会导致欧盟内部不稳定性加剧,这种情况既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也不利于中欧经济往来,尤其是贸易和投资交易。而且,英国脱欧会客观上助长欧盟其他国家内的疑欧情绪及民粹主义政党发展,进而影响欧盟决策,若处置不好,则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再说,公投结果“脱欧”,并不意味着脱欧一夜之间即可完成,因为脱欧既涉及一系列繁杂的程序,又包括冗长的谈判过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市场动荡,引起欧盟经济衰退,波及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已有的中欧合作及“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实施。
不过,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中欧已经建立了成熟而稳定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全方位的合作机制。在实践中,中国既重视与欧盟各个机构的合作,又注意兼顾平衡与成员国的关系,同时又在探索与欧盟不同区域合作的新机制,如最近日渐成熟的16+1合作机制,就是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国离开后将以非欧盟成员国的身份参与欧盟与中国的合作和竞争,欧盟也会更积极地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以维持欧盟及欧元的国际地位。英国与欧盟间的良性竞争对中国来说是值得欢迎的。
再说,没有英国的欧盟很可能在外交上更独立于美国,在对华军事禁售及高新科技出口限制等问题,也不再轻易受美国意见的左右,这对中欧长远的战略合作是利好因素。经济上,欧洲市场的持续动荡会波及全球,这势必会对全球本来就乏力的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若市场对英镑及欧元失去的信心不再回升,此消彼长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及话语权则会加强。
总体而言,英国脱离欧盟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战略伙伴关系上都会对中国造成一定的冲击,但这种冲击的负面因素并不足以影响大局。从中欧关系、中英关系长期发展来看,只要各方继续秉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合作共赢的准则,只要各方不危害对方的核心利益,中英关系、中欧关系未来都是稳步上升的,中国需要一个包括欧盟在内的多极世界。
史志钦,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研究方向为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比较研究、欧洲问题与中欧关系。2000年和2004年曾先后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UBC等访学。2005年2月曾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委托,赴吉尔吉斯共和国观察议会选举,任观察员。
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意大利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英国研究会理事。
主要学术著作有《全球化与欧洲社会民主党的转型》、《意共的转型与意大利政治变革》,合著作有《全球化与世界政党变革》、《政党政治与党的建设》、《中国与欧盟关系研究》、《党鉴:共产党历史发展与执政规律研究》等,译著有《转型中的欧洲政治》、《政党与政府:自由民主国家的政府与支持性政党关系探析》,发表学术文章及评论文章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