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9 国际先驱导报 世界和平论坛
访谈背景 7月16日至17日,第五届世界和平论坛将在清华大学举行。 世界和平论坛创建于2012年,是中国首个非官方的高级别国际安全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据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论坛的主题为“共同安全秩序:合作包容开放”,意指在国际安全秩序面临巨大挑战之际,希望促进各国以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制度加强国际安全合作。 阎学通认为,2016年上半年,虽然全球军事冲突在规模和烈度上较去年有所下降,但是诸多地区的安全关系更为紧张,这给国际安全带来新隐患。譬如,在欧洲,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给欧洲大国的安全合作带来了不确定性;在亚太,如果南海仲裁案仲裁结果出台,将会使南海地区的冲突更加复杂。此外,近来恐怖主义分子在土耳其、加拿大、伊拉克发动了多起爆炸袭击,这使全球反恐形势面临新困难。所以,在新的安全形势下,为应对共同威胁,国际社会需要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对待彼此间的利益冲突,并以更加开放的政策促进安全合作。 本届论坛就欧洲、南海、“一带一路”、大国关系、反恐等议题设置了小组讨论。据阎学通介绍,截至目前,已有5名外国前政要决定参会、52个国家的驻华使馆派人参会,其中35名驻华大使已确认将出席论坛开幕式;来自英、美、日、印等20多个国家的38位智库领导人参会发言。 “我们希望论坛可以发挥两个作用”,阎学通说,“一是传递出多元的声音,从不同角度帮助大家看清当下的世界形势是怎样的;二是通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的讨论,能够让大家对今后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有所思考,并进而提升合作的可能”。 在第五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之前,阎学通教授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阐释了他个人对当前世界安全形势的看法。
大国在主权问题上矛盾显现上升之势
《国际先驱导报》: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世界可能重回“新冷战”时代,比如:北约与俄罗斯在东欧的军事对峙,美国在亚太增加军事部署。
阎学通:今年的安全形势中,大国之间的紧张、对立在上升。以往,在一些矛盾与冲突中,大国还在寻求努力合作;但今年以来,似乎大国间合作的动力在下降,对抗在加剧。很多人在问,是不是“冷战”回来了?
但是,如果结合美国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孤立主义的上升以及英国“脱欧”事件导致英与法德的政治裂痕加大等事件看,我不认为是“冷战”回归,因为“冷战”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基础上的,但上面这些事件都不与意识形态相关,而是与战略利益直接相关。多数大国对于意识分歧并不十分关注,而是关注具体的战略利益。
比如,日本近年来想通过“价值观外交”,构建“价值观同盟”,但一直建立不起来。换句话说,如果谁现在想以意识形态为共同利益,并以之组建政治或军事同盟,都是难以成功的。所以,现在不是“新冷战”时代。我对当前国际政治发展趋势的判断是:主权在回归,即大国在主权问题上矛盾显现上升之势。
冷战结束后,许多人认为,全球化在发展,区域化合作会成为国际合作的主流趋势。他们以欧盟为样板,认为区域化合作的目标是发展区域一体化。这意味着,区域合作成为国际合作的主体,并认为如欧盟等区域组织将取代主权国家而成为主要国际行为体。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很多国家发现,依靠区域组织无法保护本国经济,所以需要收回原本在区域合作中让渡出去的主权来进行自救。
英国脱欧就是这一思路的典型代表。英国深深感受到,因为没有参加欧元区,有独立发行英镑的权力,因此可以比其他欧盟国家相对快地摆脱经济危机;因为没有签订《申根协定》,所以英国受难民危机影响较小,所以它愈发珍惜自己保留较多主权的地位,并进一步希望收回让渡给欧盟的主权。
英国“脱欧”是脱离国际组织,一些国家的国内分离主义也在发展。英国内部面临分离主义倾向,譬如苏格兰、北爱尔兰都有“脱英”的声音。欧洲一些其他国家内部也有分离主义倾向。亚洲包括中国也存在分离主义势力。所以我认为,世界在已有的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战争的基础上,主要的安全冲突类型还会增加一种:主权之争。
南海问题是主权之争,钓鱼岛问题的表现形式也是主权之争。诸多潜在的主权冲突问题在2015年已经显现,如果关于主权之争不加以防范和管制,那么2016年就可能因此形成新的军事冲突。这也是本届世界和平论坛召开的时代背景。
分离主义是当下
主权矛盾加剧的重要表现
《国际先驱导报》:欧洲的分离主义也会引发战争吗?
阎学通: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一般而言,分离主义都会带来军事冲突,不带来军事冲突的情况比较少。比如,我们过去所说的民族解放运动、独立战争等,本质上属于分离运动。冷战后,欧洲发生的科索沃战争、格鲁及亚战争和乌克兰战争都是分离主义引发的,都是主权之争。当主权概念重新被重视,国家就想将曾经让渡出去的主权收回来,这是当前国际政治的新现象。另一种情况是,一个国家内部的特定族群的主权意识增强,进而要求独立,因而有可能使国家内部矛盾升级为军事冲突。
我2013年出版的《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一书中,预测英国“脱欧”是一种趋势,可能会在十年内出现。(点击阅读阎学通对英国脱欧的预测)因为当时已经有迹象显示,欧盟区域一体化已经走不下去了,很多欧盟成员国认为其利益不能被欧盟保护,甚至受到伤害,比如希腊认为不能独立发行货币,丧失货币主权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我的书中还有一个预测:世界范围内,主权国家的数量还会增加。如何增加?从已有的国家中分离出来。分离主义是传统上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现在我们感到,分离主义势力在进一步发展,并且遍布世界各处。我的判断是,国际安全形势在原有内容之上,会增加具有新形式、新内容的矛盾与冲突。这不是一个冷战回归的问题,而是主权矛盾会加剧、分离主义加剧的问题。换句话说,由于是主权之争加剧,所以未来更多的军事冲突的肇因不是经济,而是主权。
预防性合作有助于化解冲突
《国际先驱导报》:本届论坛召开时,南海仲裁案的结果可能刚刚宣布(7月12日)。您对仲裁案结果宣布后的南海局势怎么看?
阎学通:在南海问题上,我自己感觉有一个重要因素的变化:就是菲律宾领导人的变更。南海仲裁案一直推迟到7月中旬宣布,我个人认为也是在等菲律宾新领导人上任。我看到的媒体报道都认为,新总统杜特尔特不希望中菲冲突进一步发展,希望缓解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那么这有利于双方就南海问题寻找到一个缓和矛盾的方案。
由于南海仲裁案结果的宣布时间与论坛非常接近,所以估计会上有关南海问题的讨论也会很多。不仅会关注中国在仲裁案之后的政策立场、菲律宾在仲裁案后的态度,也会特别关注其他东盟国家以及美国的态度。本届论坛会有来自越南、新加坡、印尼、泰国等国的专家与会。关于海洋问题,我们设置了小组讨论。我们希望促进合作,希望能有不同声音使南海问题找到软着陆的方法,在如何化解、缓解矛盾方面有新的建议。
《国际先驱导报》:世界和平论坛一直致力于促进合作。但您也提到,分离主义趋势明显,这也会使国际合作越来越难?
阎学通:分离主义确实会使国际合作越来越难。但这与我们促进合作并不矛盾,人们对“合作”的理解更多为积极合作,即双方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或者互补利益基础上进行的合作。但我们所要推动的合作,不仅包含了积极合作,还包括了化解冲突方之间矛盾的合作,也就是消极合作或者预防性合作,以防止“冲突”升级为“军事冲突”或者“战争”,同时想办法缓解冲突,以至找到化解冲突的方法。本届和平论坛上嘉宾们有可能更多讨论的是如何推进预防性合作/消极合作。
区域化倒退反证
全球化负面效应增大
《国际先驱导报》:消极合作的探讨增加,分离主义趋势增加,是否反映了全球化发展的步伐在减慢?阻力在增加?
阎学通:我个人认为,学界对全球化问题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区域化是全球化的一部分,所以认为当区域化倒退时全球化就倒退了。另有一些学者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区域化和全球化是对立的,认为区域化是政府行为,以通过国家间的共同合作来抵御全球化带来的伤害,所以区域化的后退或者停滞不前,反而意味着全球化的负面作用更大了。我同意后一种理解。
过去,一些总是认为全球化发展是个正面事物,是好事情,看不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带来合作的同时也一定会加剧冲突和矛盾,所以从全球化浪潮之初就有反全球化运动,后者看到了全球化带来的伤害。这次我们专门设立了“全球化下如何合作”的议题,就是讨论在全球化带来更多冲突、区域化停滞、全球化负面作用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如何合作。从这个角度看,当今世界,全球化力量更加强大了,而不是弱化了。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关于“主权之争”上升的判断:由于全球化负面效应的增大,使得区域化已无力抵御全球化的影响,各个国家依赖区域化保护的效果不佳,于是就有国家想收回让渡的主权,通过自救的方法来应对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国际先驱导报》:在东亚也存在区域化停滞、全球化负面效应增大的趋势吗?
阎学通:东亚是全球区域化发展最缓慢的地区。从抵御全球化负面作用来看,东亚国家主要依赖各国自身的主权力量,而非区域化。日本、韩国、中国都是单打独斗。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和东盟进行区域一体化建设,共同抵御危机影响。
但从现在的南海问题来看,我个人的一种感觉是,东盟国家也有靠自己的主权应对全球化冲击的动力。大家在对区域合作信心下降的情况下,很容易转向依赖自身力量解决问题的策略。东亚各国因为主权让渡比较少,表现为区域化合作长期停滞不前。美国推行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面临的困难也大多来自于此。大家对从区域合作中获益更加怀疑,对让渡主权更加谨慎。今后有可能更不情愿。欧盟国家主权已经让渡出去较多,现在想回收一部分,故而显得局势变化很剧烈。
“自救”也可能成为安全领域新趋势
《国际先驱导报》:“主权之争”对国际反恐合作有影响吗?
阎学通:恐怖主义问题在延续,特别是在中东地区。但在今年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关注程度不像前两年那么突出了。这是因为,其他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在上升,正在超过人们对恐怖主义的关注。
另一方面,过去多年来进行的国际合作反恐没有收到特别明显的效果,所以现在大家对合作反恐的效率也有疑虑,到底是国际合作反恐还是自保更重要呢?比如,俄罗斯想在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问题上与美国合作,但是美国不愿与俄罗斯合作。从这个角度看,不仅在经济领域有国家要收回主权的趋势,在安全领域也有各自为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