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通知公告 更多…
“大变局下的欧洲与中欧关系”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1-11-26

11月20日,由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举办的“大变局下的欧洲与中欧关系”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维也纳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言。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利华教授主持。张利华教授表示,如今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中欧关系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中欧双方在相关领域的合作还在继续深入,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杂音,增加了中欧关系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这个历史性的关键时期,召开这样一个关注欧洲与中欧关系的研讨会是十分及时必要的。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郑燕康也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研究中欧关系对中国、欧洲以及世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希腊拉斯卡瑞德斯基金会驻华代表葛凤艳介绍了清华大学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中欧研究中心与希腊拉斯卡瑞德斯基金会合作的古典希腊-中国文化研究项目,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在第一专场“欧盟战略自主与中欧关系”发言阶段,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吴大辉教授表示,欧盟对俄罗斯威胁的认知深受美国影响,长期以来呈现出追随性和消极性,未来欧盟的战略自主可能更多体现在全球政治层面,而防务安全的战略自主之路则充满荆棘。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田德文认为,欧盟目前在一些领域出现了安全问题和碎片化,这使得欧盟战略自主虽可能有进展却难有突破,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是符合欧盟利益,也是欧盟战略自主未来的大势所趋。中国西南大学兼职教授、维也纳大学讲师项佳谷讲述了欧洲议会各党派对于中国及《中欧投资协定》的态度,认为《中欧投资协定》被欧洲议会高票冻结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欧盟内部凝聚力的减弱、加强美欧联盟的需要和中欧双方互相制裁的直接推动,而欧洲目前的政治局势也对未来协议的签订十分不利。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作奎通过对欧盟决策生态系统中各个行为体包括学界智库、利益集团和民意对华负面态度的分析,提出欧盟对华决策正在朝着非良性方向转化,应该引起中国和欧洲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并着力进行缓和与扭转。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史志钦教授和赵安晴硕士生的合作文章回溯了过去20多年来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对华政策文件,发现欧盟对华认知呈现对抗性加剧的变化,并认为中欧之间的长期认知分歧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双方应该进一步构建互信,增进政府、学界、民间交流,同时应该求同存异,以中欧四大伙伴关系为核心,深化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合作交流。

在第二专场“中国与欧盟关系新动向“发言阶段,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研究员从中国与欧盟双方在政治、发展目标和叙事方式等几方面的变化出发,分析了中欧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产生矛盾冲突的可能性在上升,并指出我们要尽力争取重新达成政治共识、建立互信、充分开展预防性外交、建立危机和分歧管理的系统性框架。中国社会科学院西班牙研究中心主任张敏研究员针对欧盟数字化战略的含义和目标具体分析了数字化时代中国与欧盟的互补性及合作机遇,认为欧盟数字化发展战略与数字中国战略应该进行深度对接,为中欧创造数字化合作的双赢局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欧洲研究中心赖雪仪副教授用大量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了欧盟各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结果显示欧盟成员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其实是互利的,欧盟成员国对中国的经贸依赖度并不强。欧盟想要实现战略自主,在经济上与中国进行脱钩是不理性的。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张莉副教授系统梳理了欧盟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变迁和创新,分析了其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地区差异、民众创新、网络治理和融资体系方面的启示。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利华教授从太极哲学和阴阳辩证法视角分析了中欧关系的复杂变化、应对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我们要本着阴阳相生、相克、消长、互存、互补、互渗、互转、平衡的原则,尽可能与欧盟保持经贸互补性,加强中欧公民社会和文化思想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将对立斗争转化为互相理解与合作共赢。

在第三专场“欧洲主要国家动态与对华关系”发言阶段,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漆海霞以英国和俄罗斯在联大投票数据为案例分析了欧洲大国的对冲策略,认为欧洲目前的对冲策略深受美国的影响,中国靠传统手段很难扭转这种趋势,与英国等国的伙伴关系升级也困难重重。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政治、哲学与宗教系教授曾敬涵根据英国内部政治的逻辑和国家治理模式分析了目前英国的对华政策,认为目前英国持续性、多层次、多机构的博弈才是决定英国对华政策改变的关键,认为应当从国别区域自身内部政治环境的角度来理解欧洲国家对华政策的差异性和趋同性。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展鹏教授从贸易合作协定、外交与安全、金融服务业、亚欧贸易和北爱尔兰问题等层面分析了脱欧之后英国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变化。认为,中英关系除了传统问题外,目前在经贸、价值观和外交方面的矛盾明显加强,但是双方的经贸关系总体稳定。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孟虹分析了德国大选后的政治动向。认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将与绿党、自民党组阁,在政局稳定后可能会基于本国利益考量在欧盟层面、国际层面的进行政策微调,出台新的对外合作框架。在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方可能会搞平衡,我们应借中德建交50周年和冬奥会召开之际,促进中德更好地开展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孔田平研究员分析了波兰与欧盟之间在法制方面的矛盾冲突,“波兰脱欧”炒作对波兰和欧盟的影响。认为“波兰脱欧”呼声的前景取决于波欧关系的演化趋势,也取决于波兰政治精英反欧态度以及波兰国内政治的变化态势。

本次研讨会汇集了中外十五位专家学者探讨欧洲与中欧关系中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领域问题。各位专家学者结合时事,深入探讨了中国与欧盟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并与参会者进行了良好的互动,研讨会圆满结束。

来源:中欧关系研究

撰稿:王丽洁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 vic维多利亚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