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杨庭硕,吉首大学教授
【时间】2017年4月24日(周一)14:00
【地点】清华大学熊知行楼109室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农业大国,优秀文化遗产储备丰富,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如此,老一辈民族学家费孝通、吴泽霖、林耀华、杨成志等对此都有所论及。今天国际上传承保护“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的呼声日趋高涨,迫使我们去审视传统农业遗产的当代价值。农作物的产量不再是主要的评价标准,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优质的农产品成为评价农业遗产的新标准。将农产品的消费价值、生态维护价值、休闲价值等纳入评估指标后,许多濒临灭绝甚至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农业遗产成为了需要重新挖掘和利用的瑰宝。在对传统农业遗产进行重新评价、发掘利用的同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也将翻开新的一页。
【讲者简介】
杨庭硕,1942年生,苗族,主要从事生态人类学、历史人类学以及经济人类学的教研工作,曾任教贵州民族大学,现为吉首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中国生态人类学分会的发起人和主持人之一,他先后主编完成了“百苗图研究”、“历史人类学文献典籍”、《黔记》研究等系列丛书。已出版专著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代表性专著有《民族、文化与生境》、《生态人类学导论》、《本土生态知识引论》等。其研究始终彰显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时代使命,从人类发展的历史、当代与未来着眼,聚焦于探明各民族文化与所处生态环境的关系,致力于发掘各民族的本土知识运用于生态问题的预防、救治与恢复,最终指向人类福祉的增进。